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8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825篇
系统科学   535篇
丛书文集   529篇
教育与普及   7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5篇
现状及发展   376篇
综合类   15506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621篇
  2011年   643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698篇
  2007年   904篇
  2006年   849篇
  2005年   773篇
  2004年   666篇
  2003年   720篇
  2002年   766篇
  2001年   626篇
  2000年   621篇
  1999年   536篇
  1998年   439篇
  1997年   479篇
  1996年   450篇
  1995年   686篇
  1994年   551篇
  1993年   540篇
  1992年   554篇
  1991年   502篇
  1990年   510篇
  1989年   343篇
  1988年   177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以非线性模型为基础,在线递推辩识为手段,提出了一种交直流并联输电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利用直流系统调节速度迅速的特点,结合广义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律,显著地改善了系统的动态品质。同时本方法以单输入单输出形式,使控制系统的实施非常简单。通过对一实例的自校正控制系统设计、仿真及分析,展示了自校正控制策略在交直流并联输电系统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剪缩土的内时本构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内时理论在土壤中应用的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用微观扰动弹性概念和合理定义内蕴时间,建立一种新的内时本构模型,用以描述剪缩土的基本力学特性;其次,探讨了内时本构模型的破坏和屈服问题,详细研究了破坏函数F(σ,θ)的数学表达式与土破坏准则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只用一条静水压缩曲线和一条常规三轴压缩曲线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与步骤,并用粘土试验资料检验了模型。  相似文献   
995.
提出了直接从传动的角度出发,用圆弧齿廓传动近似代替渐开线齿廓传动的新思想,并把圆弧齿廓实现近似定传动比传动的优化问题化为四杆连杆机构实现近似定传动比的优化问题,采用交换算法计算出传动比误差的极小极大优化参数,最后综合评价了圆弧齿廓传动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996.
根据狗屈肌腱在一维拉伸状态下的实验曲线,利用拟弹性理论,建立了肌腱在一维状态下的本构方程。获得了弹性模量和最大断裂强度等一些反映肌腱特性的实际的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997.
介绍材料力学实验中的微机自动测试系统及其测试:真应力应变全程曲线和屈服极限σ_s,强度极限σ_b、延伸率δ、颈缩率ψ的自动测试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了软件和横向位移传感器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998.
本文证明了:如果G是3连通的无爪图且G的每个导出子图A,A~(?)都满足ψ(a_1,a_2)则G是泛连通图(除了当u,v∈V(G),d(u,v)=1时,G中可能不存在(u,v)—k路,k∈(2,3,4)以外)  相似文献   
999.
对自行研制的低温晶体管于液氮温度下进行了低频噪声测量,结果表明:与室温相比1/f噪声显著增大,根据1/f噪声理论,并参照器件室温和低温下IB-VBE曲线的不同,认为在低温下EB结正向压降增大和载流子的冻折效应是使该器件1/f噪声等效输入电流功率谱密度变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从影响林木生长的环境因子入手,采用数学方法,找出了影响各引种栽培区内1-69/55杨生长的主导气象因子和主导土壤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数量化方法编制了I-69/55杨立地指数得分表。根据大量的固定标准地和临时标准地资料,经综合分析,提出了1-69/55杨的适宜造林密度和各项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