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与世界发展进程相悖,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损害国家主权、影响社会稳定、破坏国家经济发展及安全等方面.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由此提出对外积极参与,对内谋求发展,加强对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培养等对策.  相似文献   
22.
民国以降,在构建国族以救亡图存的诉求下,国人一方面通过对新疆族群的辨识与各族群人口与地域分布的描述,使新疆各族群逐渐摆脱陌生、模糊的面貌而熟习化、具体化;另一方面还以"非民族"化的策略来解释新疆族群冲突,以期把其纳入国族的范畴之内。此外,国人还希望通过新疆开发,找出一条在边疆民族危机中整合各族群以形塑稳固的国族来救亡图存的道路。这一努力多少触及到以增进各民族共同利益为目的,以民族沟通取代民族隔阂,以民族融合取代民族斗争的民族政策,对于当今我国解决新疆民族问题,构建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
人体是生物体。也是文化现象。它从头到脚各部位的动作和姿态都可发出特有的意义指号。从文化的层面探讨了人体各部位表达的象征意义以及意义指号的性质特征:国际性、融合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24.
对美国作曲家阿伦·科普兰所处的时代背景 ,以及他在不同时期的创作进行分析、归类 ,从而引出科普兰作品中“民族性”的形成及其对美国音乐的影响。论述了“民族性”与狭隘民族主义者的区别 ,以及对我国音乐发展所提供的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5.
比萨拉比亚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情况,在历史上于罗马尼亚和苏俄之间几易其手,这一领土争端和该地区的民族矛盾史称"比萨拉比亚问题"。阐述"比萨拉比亚(Bessarabia)问题"的发展过程,认为国际体系的演变和欧洲大国的力量角逐,以及摩尔多瓦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韦伯作为一名理性主义学者,在《学术与政治》一书中详细阐述了领袖所应具有的品质,如个人魅力、荣誉意识、激情、责任感、判断力、国家利益观、政治责任、强权意识等.这其中既包含韦伯基于对政治事务的认识而产生的理性判断,也表现了他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和保守的政治态度.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韦伯领袖品质观对后世的影响,并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7.
伊拉克复兴党民族主义与文化认同关系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历史文化认同;二是社会文化认同;三是政治文化认同。伊拉克复兴党民族主义与历史文化认同的关系表现在强调古代两河流域历史和现代伊拉克的联系;重视两河流域传统与泛阿拉伯主义和伊斯兰的关系;阐释两河流域传统与现代巴以冲突的关系。伊拉克复兴党民族主义与社会文化认同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传统节日的展示。复兴党民族主义与政治认同的关系体现在两伊战争期间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认同和海湾战争期间的伊斯兰宗教认同上。政治认同的不断转换也说明复兴党在伊拉克的统治危机与困境。  相似文献   
28.
自20世纪初始,在西方殖民主义冲击之下,中华民族从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为"自觉的"民族实体。从历史的眼光看,儒家文明圈的许多东亚国家都和中国一样以儒家文化作为自身"民族性"的文化根基。随着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在东亚的扩散和滥觞,根基深厚的儒家文化也在自己的传统里发生变形与转轨,从而生成了儒家民族主义,并可能深刻影响到未来东方社会的认同重构。  相似文献   
29.
周作人附逆期间曾经对当时的中国文化建设发表过一些看法.他在事后强调自己的这些看法意在“说明中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为民族求生存”.因此,木山英雄将他的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思想表述为“复古”,陈思和、董炳月等则强调其落水的性格悲剧,强调其民族主义表达的相对合理性.其实,周作人附逆期间的民族主义表达并不是单纯的复古,而是其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就有的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融合的思路.他附逆的悲剧,固然有个人性格的悲剧,但更重要的因素可能是当时专制政体与民族主义的现代原则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30.
陈铨在抗战时期创作的长篇小说《狂飙》,以两对青年男女的恋爱纠葛为主线,穿插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表现了沐浴五四风雨的青年一代在国家民族危急关头从个人主义向民族主义转化的过程.陈铨将自己的民族文学观的核心理念——“民族意识”深植到文本中,从人物设置到情节的推衍皆为此中心服务,可以说《狂飙》就是陈铨民族文学的范本.这种过强的功利主义,使文本不可避免地成为作者观念的传声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