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0篇
系统科学   192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2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20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由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引出学科德育的概念,由中央与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得出实施学科德育的必要性,给出了理科学科德育的界定,总结数学学科德育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指出数学学科德育的实施与若干发达国家的德育做法的相似性,简要探讨了理科学科德育.  相似文献   
102.
雷锋精神的内涵具有纵向性、多层次性特征。它包括:雷锋精神的人性情怀、德性操守、党性自觉三个方面。雷锋精神的时代解读,必须与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惟其如此,这一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才是一个可以期待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3.
大学生流行文化是时代赋予在校大学生的特征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导向意义,但其道德桎梏带来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混乱、文化心态的颠覆、道德修为意识的流失。要实现大学生流行文化的道德救赎,就必须对其抱持不回避、不抛弃的态度辩证取舍。  相似文献   
104.
在政治生活中,个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突出表现为一种矛盾形式,这个矛盾最终落在个体的本体诉求上,对个体的本质探寻是一种对"自我真实性"的确证,证明活动细化为对"主体"自我的发掘以及对"客体"自我的发展,"主体"自我的达成成就是理想的"道德自我",而"客体"自我的确立成就是现实的"道德自我"。现实的"道德自我"最容易与国家发生碰撞,并且在经济生活中产生消极影响,即自恋与利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5.
"义务预设价值"是迈农对象理论的重要命题,它揭示了存在于"价值"与"行为"之间的必然联系,使价值伦理学成为可能。迈农依据行为所实现之价值的不同划分了四种道德价值,并确立了道德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为依据划分了道德评价和道德义务的功能,奠定了价值伦理学的基础。针对迈农价值伦理学的结论和方法,艾伦菲尔斯和舍勒进行了补充论证,使价值伦理学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6.
高俊 《山西科技》2012,(4):127-128
结合实际,从理论保障、政策保障、师资保障、后勤保障等方面阐述了中职德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7.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里,人民群众也应是道德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这种主体地位和主体力量可以从创建承担主体、创建评价主体和创建接受主体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认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肯定人民群众在创建道德文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道德文明活动中的主体力量,就需要厘清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与其代表者之间、"官风"建设与"民风"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伦理观念"和道德经验与作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之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08.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组成部分,是学校书刊文献资料储备的中心,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精神食粮。图书馆是寻求知识、追求理想的理想境地,也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更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09.
张晶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1):99-101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也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作为其理论核心概念,“世界体系”具有方法论性质和实体性质的双重含义。方法论性质的“世界体系”,以其整体性的分析打破了传统社会科学以主权国家为分析单位的研究范式;实体性质的“世界体系”,以其批判性的阐述指出了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资本积累的不平等本质。因此,对“世界体系”概念的解析,是研究世界体系理论的基本前提,也是理解世界体系理论之所以成为8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0.
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其症结就在于我们以简单性思维方式指导德育灌输。社会的遽变、价值多元时代和人自身的复杂性为德育灌输从简单性走向复杂性提供了前提条件。用复杂性重构德育灌输,需要我们至少做到以下几点:坚持德育灌输与发挥受教育者的自组织作用相结合;重视和关注德育事件;在坚持整体性的基础上注重各个因素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灌输网络系统;借鉴混沌论,在有序与无序之间进行德育灌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