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43篇
系统科学   46篇
丛书文集   126篇
教育与普及   9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9篇
现状及发展   36篇
综合类   32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对核心期刊《物理学报》论文作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物理学报》1995~ 2 0 0 0年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其作者的统计分析 ,揭示了我国物理学科研究 (论文 )作者的现状和地区 ,系统地分析了分布特点与规律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物理学研究的活跃程度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在中学物理、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已作调整、更新的情况下 ,如何根据预科物理教学的特殊性和民族预科生的特点进行预科物理衔接教学的改革 ,探索民族预科教育之理科教学模式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73.
对日本著名科学家如何注重科技哲学经典著作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他们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出版了多种译本,重视联系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际,探讨其精神实质,纷纷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科技哲学经典著作的思想,分析了科技哲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为我国科技哲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4.
德治思想是孔子整个伦理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孔子重视德治的思想、孔子对“政”的理解、孔子对某些政德德目的倡导以及孔子的政德修养论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孔子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5.
十九大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发展目标,要求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新时代工程建设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BIM技术采用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正在推动整个工程建设行业的巨大变革.本文结合铁路工程类院校办学特色,针对学生思政特点,就该课程思政改革理念、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体质差生现状分析,在课内课外实施与体质差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案,有效地克服体质差生形成的条件和困难,对促进体质差生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7.
本文用相转移催化方法合成了四种新颖的芳香族聚酯。对所得聚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偏光显微镜、示差扫描量热仪和解偏振光强等测试,以研究它们的结构和性能。它们的热分解温度都在330℃以上。其中的聚对,对′-1,4,7-三氧杂庚撐基二苯甲酸对苯二酚酯和聚对苯二甲酸对,对′-1,8-二氧杂辛撐基二苯酚酯,呈现向列型相转变,它们的清晰点分别为237℃和327℃。其它两种含双酚A或酚酞基团的聚酯则不存在液晶行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从师专教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开展中国古代物理学史教学的积极作用,分析了现阶段这方面教学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点粗浅的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79.
中国新学史旧有范式的局限导致了范式变革的必然,20世纪90年代年代学发展和学批评的多元格局决定了范式变革的多元重构趋向,新范式的建构应体现具体的向度。  相似文献   
80.
美国学者弗兰克论述前资本主义时代"中国中心论"的著作《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曾获得1999年"世界历史学会图书奖头奖",出乎意料的是,多数中国的中青年学者持激烈批评的态度,指责此书凿空立论,缺乏中国资料予以证实。本文试图以"中国史料"作为本证,缕述中国历史上金银货币的来历演变,提出唐宋"银本位"说尚不足服人;元代疆域广大,始以贵金属铸为大锭,也开始了纸币与银两的换算,但仍然与现代"银本位"概念吻合。自中明葡萄牙、西班牙航海大冒险,开通了东西洋贸易,尤其是发现了南美特大银矿,具备了对华贸易充足的支付手段以后,刺激了中国以至全球贸易的迅速增长。而中国史料也记载官员薪俸何时以银支付,以及贸易、商品、纳贿等以银两为基本单位,尤以万历初张居正改革"计亩折银"为银钱使用普遍化的标志。而导致明亡的原因很多,其中英、西战争导致南美白银不能顺利流入北半球,致使中国东南沿海出口贸易锐减,也是明廷财政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在中国引发了类于欧洲的通货膨胀。清代以来亦延续了中国长期出超的优势,晋商之功尤多。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屡次大额赔付列强,将多年出超的白银积蓄尽付外手,不仅丧失了近代化急需的资本,而且以此解决了外敌近代化以觊觎、侵占中国的原始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