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39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沂河中游洪涝灾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并分析了沂河中游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并对受灾程度作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12.
由“易中天现象”引发如下思考:历史学要想走出困境必须走通俗化的路子;历史学研究必须与现代传媒相对接;史学研究工作者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应得的物质利益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113.
略论景教在中国的活动与北京的景教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基督教的支派之一景教在中国的传播为背景,介绍目前尚鲜为人知的景教遗址-北京房山景教崇圣院-十字寺的情况及其文物遗存,初步考察,分析了该遗址的历史价值,并通过这所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景教寺院遗迹,透视景教在中国两度兴衰的宗教、文化原因和政治,经济,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14.
云南石屏慕善村的"舞龙",是花腰彝文化传承较好的一个典型,但也存在着传承人减少、缺乏经费、难以真正进入课堂等问题。在现代化、全球化和主流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5.
<周髀算经>中光程极限167000里这一概念和数值在整个<周髀算经>宇宙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如川和陈文熙认为日出和日落时分,太阳离周城的距离就是光程极限,但在具体推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考虑<周髀算经>中春秋分与实际春秋分的时间差(<周髀算经>中的春秋分按照四分法计算得来),以及由于地球轨道近日点的变化(1.7度/世纪)所导致的春秋分时间的变动,则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从而使这一数据的来由得到比较合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6.
文章从语言学、民族学、历史传说的角度,结合汉文献记载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阐明了蚩尤是文山苗族的祖先,他是东夷集团的首领,文山苗族源于东夷部落之蒙人的观点。同时指出,文山苗族的发祥地是黄河下游,而不是长江中下游,至今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尚留有许多与苗族自称相关的地名。  相似文献   
117.
20世纪的彝族史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20世纪前半期为开创阶段,彝族史研究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时代的局限性;50年代至70年代为发展阶段,彝族史研究发展迅速,但由于“文革”十年动乱的干扰,彝族史研究一度中断;80年代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彝族史研究的繁荣阶段,该领域硕果累累,成绩空前,获得突破性进展。为了使彝族史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今后还要进行多方面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8.
中国文坛对沈从文等京派作家曾经一度忽视甚至批判,很大程度是因为以历史现代性解释文学现代性.对二者进行了同构性理解。实际上,二者呈逆向结构,于现代性内部形成一种张力。京派作家描写健康优美人性人情的同时,面对物质文明的进步与道德伦理的退化作出反向思考,表现出对物质化的对峙与质疑,具有文化反省的内容。这也正是文学所应当承担的责任,由此使中国新文学获得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119.
打歌渊源可追溯至远古时代。打歌是古代舞蹈文化的活化石,本文通过巍山松下踏歌壁 画及彝族打歌舞蹈之间的联系,评述了踏歌艺术特有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0.
<柳秀才>是<聊斋志异>中不多的以蝗灾为故事背景的作品,体现了<聊斋志异>故事虽多奇幻但却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反映了蒲松龄对农村现实的关注和忧时爱民的情怀;小说塑造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尤以蝗神为最突出;在情节构思安排上,有精巧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