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44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60篇
现状及发展   130篇
综合类   604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抗战期间,与大后方的学人相比,沦陷区一批保持民族气节、潜心向学的科学工作者,除生活困苦之外,还面临生命危险等更为严重的压力。秉志与刘咸、杨孝述等中国科学社核心成员,在沦陷区上海克服各种困难维持中国科学社社务,继续发刊《科学》、《科学画报》,坚持明复图书馆的开放,提供了科学交流的平台,记载了科学进步的历程,保存了中国科学发展的火种;千方百计坚持科学研究,并关注后辈学人的成长,为战后中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深知科学在抗战中的作用,毅然走出书斋,以自己之所长,通过《科学》、《科学画报》、《申报》等媒介发表言论,宣扬科学抗战报国、抗战救国、抗战建国。他们的对敌斗争与抗战期间的所作所为,与真枪实弹的正面战场、敌后游击战、沦陷区的谍报战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壮丽画卷,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不畏强敌的崇高情怀与情操,是名副其实的另一种抗战。  相似文献   
132.
改善科研环境 促进科研人员潜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人的自然本性和内在潜力,创新能力受自身因素和科研条件、创新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提高我国的科研水平,改善科研环境,制定科学的分类考核评价方式,营造宽松和谐、学术自由、开放包容的有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创新条件和氛围,对科研人员从事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活动,实现创新和普及目标,产出创新成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3.
谢琦 《科技信息》2010,(29):126-127
国际结算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操作性和实务性。本文分析了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方法现存的主要问题,阐明国际结算教学方法必须不断改进。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4.
许可 《科技信息》2010,(21):I0015-I0016,I0037
本文对基于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的高校科研管理系(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SRMS)的功能需求和技术特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科研管理系统实例,设计了校外用户共享校内SRMS的基于点到点隧道协议(PPTP)隧道技术构架的虚拟专用网方案,给出了详尽的SRMS及其远程接入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并对该系统进行了成功的测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5.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思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对系统思维与科学发展观作了简要的概述;然后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层面、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层面等三方面着重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具有系统思维的典型特征,文章最后指出,现代化首先需要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我们必须树立系统思维方式,运用系统科学原理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6.
探讨用系统哲学原理诠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经历了60年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实践,在60年的历程中,取得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一系列的历史性教训。"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本文试图用学习系统哲学之体会,进一步理解与诠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文中根据系统哲学中的协同和谐原理、自组(织)涌现原理和整体优化原理来探讨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试图说明树立科学发展观就应学会用系统思维方法和系统哲学原理来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文中还讨论了整体优化律发展了否定之否定律和人们的知识结构整体优化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7.
破碎的系统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彤 《系统科学学报》2010,18(1):6-9,23
论文讨论了:1、中国传统系统观的基本特征,它们是,普遍主义的大一统的系统观;基础主义和整体主义的系统观;2、科学实践哲学和新经验主义科学哲学蕴含的多元主义的地方性系统观;3、多元主义地方性系统观对于系统科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8.
何凯文 《系统科学学报》2010,18(3):27-30,36
科学史研究"新的综合"不仅是内史研究与外史研究的综合,也是科学与人文、认知与价值的综合。内涵价值的系统生成论可以为解决当前科学史研究探索的"新的综合"提供必要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9.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为例,分析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发展的现状,发现在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学历,专业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特殊体育师资培养路径应在立法、管理、保障、培训等方面,强化政策实施力度,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模式的特殊体育教师的职前与职后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40.
艾战胜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1):89-93,122,128
20世纪70年代伊始,默顿科学社会学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批判,其中,爱丁堡学派可谓是最激进的代表。爱丁堡学派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默顿科学社会学进行了全面的解构:其一,极力批判默顿科学社会学对科学知识进行“黑箱化”处理,倡导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分析;其二,质疑默顿科学规范理论,不仅直接批评了默顿科学规范的独特性和有效性,还强调与默顿科学规范相悖的科学中的利益和权威等因素;其三,对同行承认作了本质上不同于默顿的解读。与默顿迥异,爱丁堡学派认为,同行承认只是科学奖励制度的一个中介环节,激励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最终因素是包含利益因素的科学家个人的特定要求和需要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