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1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36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maps of the moon produced in the mid-seventeenth century by Jesuit Giambattista Riccioli (1598-1671) and Johannes Hevelius (1611-1687), whose cartographic projects competed for widespread acceptance. Although Hevelius’s Selenographia (1647) was applauded for its many detailed, self-engraved pictures of the moon, his cartography and proposed nomenclature were supplanted by Riccioli’s as offered in Almagestum novum (1651), in spite of the latter’s simplistic pictures and promotion of geocentric cosmology. Exploring this paradox through pictorial analysis, three types of images common to both Selenographia and Almagestum novum are compared, employing an analytical tool developed by Svetlana Alpers in The art of describing (1983). A focus on this debate exposes the tensions evoked by new technologies of vision and competing cultures of visual epistemology in seventeenth-century astronomy. As both selenographers grappled with questions about the role of representation and what kinds of knowledge could be generated visually, the successes and failures of their competing projects present implications for the course of visual astronomy, as well a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visual technologies’ in a period of controversy.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质勘探数据生成多比例尺图在勘探部署图的绘制与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构成勘探部署图数据元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比例尺图件的多分辨率模型。该模型保存了勘探图的不同比例尺下的数据,在应用中能根据不同的比例尺要求生成满足要求的图件,同时给出了模型的数据结构。结果表明,基于有向无环图(DAG)表示的数据抽取算法利用变化数据的空间关系能够提高计算性能,且算法的计算时间与变化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Harmonic maps with potential from complete manifolds are considered. This is a new kind of maps more general than the usual harmonic maps relating to many interesting problems such as equilibrium system of ferromagnetic spin chain and Neumann motion. Aiming at the general properties, the author derives basic gradient estimates and then Liouville type results for these maps, which are interesting in constrast to those of the usual harmonic maps for the presence of potentials.  相似文献   
4.
该文讨论了神经网络语音识别系统中的KohonenSOFM神经网络的矢量量化(VQ)的原理与过程,着重解决了其在实际应用时的若干问题,包括网络大小,学习步幅函数以及矢量量化过程中的公平竞争学习的控制函数的选定。过讨论了基于听觉模型的声学特性的提取与处理,这与VQ性能息息相关。系统应用的实验表明,该神经网络在语音识别系统中具有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保角映射法与分离变量法及计算技术工具软件Mathematica 4相结合,对偏心圆柱面带电导体和分离圆柱面带电导体的等势面的求解进行了统一的描述,严格地求出了电势函数和电力线函数,作出了相应的等势线簇图形和电力线簇图形,并且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序线性拓扑空间中定义了广义凸集值映射.引进了相对内部.应用凸集分离定理建立了一个广义凸集值映射的择一性定理.运用此定理获得了弱有效解意义下的集值向量优化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相似文献   
7.
将平面上的仿射映射在Z2上离散化,构造出了准仿射映射.通过对准仿射映射及其不动点的讨论,得到了一类复杂分形的构造.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地图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工具,同其他文化一祥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地图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原始地图、古典地图和实测地图三个阶段,制图工艺不断提高,制图理论日趋完善,其间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地图学家,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古代地图的发展,在世界地图学史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负指数调和映照和及指数调和映照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负指数调和映照的第一变分公式,Bohner型公式。  相似文献   
10.
水稻剑叶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三系杂交稻不育系武金4A,保持系武金4B剑叶为材料,利用双向电泳技术,获得了孕穗期剑叶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经考马斯亮兰染色,可辨别出蛋白质斑点数450个左右;经银染复染后,可辨别出约800个左右蛋白质点。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约在14.0kDa~94.0kDa范围内,主要分布在14.0kDa~67.0kDa之间;等电点(pIs)约在3.5~9.5范围内,主要分布在5.0~7.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