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86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香菇液体培养中不同诱导物对多糖和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菇液体培养过程中,用葡萄糖作为诱导物,要比蔗糖、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为好,可以使香菇发酵液中的各种酶的综合活力达到最高,同时,发酵液中的粗多糖达到0.358g/100ml,产生的生物量达到0.738g/100m1。  相似文献   
83.
包金亮1993年开始从事食用菌研究,创办了当地第一家民营科研机构——新艺食用菌研究所,为当地菇农提供技术支持。2003年,日本一家食用菌企业希望在磐安招一个技术能手。本来就想到日、韩学习食用菌技术的包金亮立刻报名。在日本的三年,他通过刻苦学习,掌握了行业先进技术,并且发现如果在当地直接生产香菇,就能绕开很多“绿色壁垒”,获得更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84.
目的:比较野生及人工培养香菇和黑木耳中氨基酸的含量,为高效、经济地开发利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在60~100mg/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0.0152C-0.7928,r=0.9987,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0.06%(n=9)。野生及人工培养香菇中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14.54%、12.57%,野生及人工培养黑木耳中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8.83%、7.4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野生与人工培养的香菇和黑木耳中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85.
野生及人工培养香菇和黑木耳中粗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野生及人工培养的香菇、黑木耳中多糖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结果:在10~60μg/ml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9.45%,RSD为0.47%(n=6)。野生香菇和黑木耳中多糖含量分别为9.52%和8.54%,人工培养的香菇和黑木耳中多糖含量分别为8.36%和7.77%。结论:此方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为香菇和黑木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6.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粤北地区的9个香菇菌株的酯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在9个菌株的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中,2个野生菌株与7个栽培菌株间的酶带数量、浓淡宽窄差异较大:进一步用UP-GMA平均链锁程序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相似系数为0.3时野生菌株与栽培菌株才能归为一大类。相似系数为0.6时栽培菌株可归为一大类,相似系数为0.72时9个菌株可以分为5大类9个菌株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均为1条。酶带浓淡和宽窄有差异,野生香菇的酶带最浓最宽。结果表明:粤北香菇资源丰富,遗传差异较大,特别是野生香菇菌株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且酯醯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对香菇菌株的分类、鉴定和遗传标记等方面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
试验拟通过研究香菇多糖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确定香菇多糖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以期开发出高效、安全和环保的替代抗生素添加剂。  相似文献   
88.
本文描述报道了来自滇黔桂3个省区的香菇属4个种,并给出了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89.
探索香菇菌发酵蕨渣固态基质生产复合多糖的条件,可为蕨渣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蕨渣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生产复合多糖的工艺条件(基质蕨渣比例、基质含水量、pH值和培养温度)进行了初步的优化.在本实验条件下,优化出香菇茵发酵生产蕨渣复合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蕨渣比例80%、水份含量65%、pH7.0、培养温度为22℃.本研究首次报道利用蕨渣生产香菇菌质多糖,将为蕨渣进一步的开发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0.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香菇挥发性香味成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使用Carboxen/PDMS纤维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分析了香菇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所鉴定出的化合物数量和总质量分数的影响,确定了固相微萃取的优化条件为:萃取时间45 min,萃取温度60℃,此时共检出43种挥发性成分,对香菇风味有贡献的化合物:含氧杂环化合物7种,含硫化合物9种,醛类5种,醇类6种,酮类3种,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二甲基二硫醚(4.36%)、二甲基三硫醚(13.36%)、1,2,4-三硫杂环戊烷(3.70%)、1-辛烯-3-醇(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