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5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24篇 |
教育与普及 | 27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4篇 |
现状及发展 | 8篇 |
综合类 | 6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32.
若尔盖盆地RM孔孢粉记录及其年代序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盆地连续的花粉记录提供了最后两个冰期-间冰期植被和气候变化证据, 同时为建立RM孔上部60 m的年代序列提供依据. 在间冰期和间冰阶亚高山云杉-冷杉林广泛分布于若尔盖盆地, 说明在这些时期盛行温暖湿润的气候. 在倒数第2次冰期和末次冰盛期冷干的气候条件下分别存在着流石滩和干旱荒漠植被, 且前者更冷. 在MIS4, 主要是高山草甸; 在MIS3, 亚高山云杉-冷杉多次扩张和收缩表明存在一系列的冰阶和间冰阶事件, 这与古里雅以及GISP2的冰芯记录吻合. 从RM孔孢粉记录得到的气候史和从阿拉伯海提取的季风记录与古里雅和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之间显著的相似性支持以下观点: 青藏高原对于北大西洋盆地的气候事件和亚洲西南季风强度变化之间起着重要的联系作用. 相似文献
33.
过去全球变化研究是人类认识气候与环境变化事实与规律,客观评价现代环境在气候与环境发展历史中位置的重要手段,能够为未来气候与环境变化的预测提供科学的检验工具。介绍了湖泊沉积物环境代用指标与气候要素关系定量化的研究,简要回顾利用湖泊沉积物重建高原最近2万年环境变化历史研究成果,阐述高原湖泊沉积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响应。 相似文献
34.
由于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国际对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地表过程观测研究持续关注,中国高寒区地表过程与环境观测研究网络也逐渐形成。整合了中国科学院的17个野外观测站,针对中国高寒区特有的大气、冰川、冻土、湖泊、高寒生态系统等地表过程开展长期观测。通过推动建立规范的观测指标体系,逐渐统一观测仪器设施,开展数据集成与共享等,野外站的观测研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产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如发现青藏高原降水具有西风、季风和二者过渡区3大模态等,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野外观测站会统筹长期观测与有限目标的关系,建设高寒网科学数据平台,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35.
为了更加准确地划分港口经济腹地的范围,在总结影响腹地范围划分的各因素基础上,结合港口腹地范围的地理分布特点,构建了基于水面溢油及BL(Binary Logit)理论的港口经济腹地范围划分模型,并具体分析了模型中各参量的意义及取值方法,最后,将厦门港的实际运行数据代入所建模型,计算其腹地范围,并用计算结果与厦门港传统经验腹地范围相比较,以验证所构建模型具备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36.
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1950年代至今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和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青藏高原是中国三大自然阶梯中最高一级,平均海拔超过4000 m,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土地辽阔,总面积约为250万km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4。自新近纪以来强烈的隆升,使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海拔高、温度低、辐射强、河湖众多、冰川冻土广布、生物多样性丰富。青藏高原面积广大,高原内部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并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根据拟订的原则、方法和指标,青藏高原可划分为10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区,包括:果洛那曲高原山地高寒灌丛草甸区、青南高原宽谷高寒草甸草原区、羌塘高原湖盆高寒草原区、昆仑高山高原高寒荒漠区、川西藏东高山峡谷针叶林区、青东祁连高山盆地针叶林草原区、藏南高山谷地灌丛草原区、柴达木盆地荒漠区、昆仑山北翼山地荒漠区、阿里山地荒漠区。 相似文献
37.
新生代全球变冷背景下北部青藏高原变冷和干旱化事件:西宁盆地早第三纪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和孢粉的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西宁盆地沉积了年代序列跨度非常长的连续的新生代地层. 这些地层序列记录了有关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其相关气候变化的丰富信息. 本研究获得了西宁盆地谢家剖面较高分辨率的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孢粉记录. 整合正构烷烃和古孢粉记录揭示: 在50.2~28.2 Ma 之间, 西宁盆地经历了长期的降温过程, 明显的生态事件发生在 37.5~32.7 Ma 之间. 自此盆地中的植被呈现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变化: 较低海拔处生长旱生灌草类植物, 中海拔地带生长亚热带阔叶树, 高海拔带生长针叶林. 这些植被和气候的变化有可能是对始新世早期气候最适宜期之后长期的全球降温事件和早新生代北部青藏高原周围山地隆升事件的共同响应. 相似文献
38.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也正以3倍的速度加速变暖,使原本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青藏高原环境问题日趋恶劣。南水西调(1995)战略计划其调水源地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青藏高原,工程实施后不但可以解决新疆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缺水问题,更重要是治理新疆塔里木生态环境问题,进而保护青藏高原及全球气候、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9.
在对青藏高原热红外遥感研究中,发现热异常的区域变化与前人结论不符.过去认为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温度高,北部低;而作者的研究结果是班公-怒江缝合带地区高,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次之,藏北最低.作者将青藏高原雅江-班公-怒江缝合带地区作为研究示范区,开展青藏高原陆面温度场、计算地表比辐射率和野外地表层钻孔测温与数据处理等研究,探索热红外遥感与构造热动力学关系的机理;取得了4点结论,获得了青藏高原热动力学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40.
青藏高原热红外遥感与地表层温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青藏高原热红外遥感数据与地表层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分析,确定影响地表层温度的陆面因素,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通过热红外遥感反演陆面参数预测地表层温度的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各陆面参数与地表层温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该方法为热红外遥感用于大面积地块缝合带监测以及研究构造热异常探索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