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4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27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4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6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对科尔沁腹地草牧场水资源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指出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漠路难行     
塔克拉玛干沙漠已成为世界科学考察和探险的热点,每年夏秋季节,总有国际科学考察队来到这里,带着求知的欲望和好奇的心理,向沙漠腹地艰难地走去.那么,塔克拉玛十沙漠的魅力何在?除了它前傍巍巍昆仑,后依绵延群山,自身沙漠面积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位居世界第二外,再就是生活沙漠深处的人家.有幸接触他们者曾感叹,这里的人们敢于同漫漫黄沙抗争,不惧呼啸的狂风,以最简单最独特的生活方式植根于大漠之中,堪称国际人文风情一绝.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地表0cm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青藏高原86个气象观测站从建站到2001年历年各月地面0cm温度资料,在分析高原冬季,夏季和平均地表温度基本气候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主值函数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高原地表温度异常变化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趋势作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地表温度总体表现为海拔高度与纬度的函数,海拔越高温度越低,纬度越高温度越低;高原地表温度第一载荷向量除南部小范围的负值外大部分地方为一致的正值,即第一空间尺度表现为整体的一致性,而第二载荷向量为南正(负)北负(正),即第二空间尺度表现为南北差异;第一主分量在近30年的变化中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即主要反映了高原主体偏北和东北部地区地表温度有显著升高趋势;而第二主分量的缓慢下降说明高原中部和东南部地表温度呈减小趋势。代表站温度变化表现出7~9年的周期震荡。  相似文献   
14.
采用稀释涂布法从青藏高原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杀蝗虫活性真菌D3-19.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ITS序列的分析,初步将D3-19鉴定为曲霉属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as).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日本曲霉D3-19发酵液和孢子均有杀东亚飞蝗活性.其中,真菌发酵液对东亚飞蝗校正死亡率为:96h(86.67%),144h(100%).与此同时,真菌孢子悬液对东亚飞蝗的LC50(致死中浓度)为3.42×105孢子/mL.研究结果表明,3×108孢子/mL的D3-19孢子悬液对不同年龄阶段东亚飞蝗均有致死效果.其LT50(半致死时间)值分别为:羽化成虫(155h),四至五龄成虫(104.8h),三龄幼虫(54.6h),二龄幼虫(30.6h).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青藏高原73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资料,从趋势、波动特征和极端事件3个维度,利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全面剖析该地区近55 a气温的趋势变化、波动变化与极端事件变化.结果表明,时间上, 1961-2015年青藏高原气温暖化特征明显,变化速率表现为年内日最高气温<年均气温<年内日最低气温、结冰日数<霜冻日数;突变时间表现为日最低气温<霜冻日数<年均气温<日最高气温<结冰日数.气温变化呈不对称性,最低气温的变化比年均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更加敏感.空间上,滇西北地区气温升温迅速,波动快速增强;柴达木盆地、"一江两河"地区、川西高原呈气温缓慢升高-波动快速增强或气温快速升高-波动缓慢增强特征;那曲高原、黄河源区气温升高迅速同时伴随波动减弱,升温趋势稳定.青藏高原不同地区暖化主导因素不同,日最高气温的持续上升是高原东北部气候暖化的主导因素;日最低气温的持续上升对高原南部气候暖化的贡献更明显;而柴达木盆地则受到日最高、最低气温剧烈变化的双重影响.年均气...  相似文献   
16.
采用当地材料进行抗裂干粉砂浆配合比设计,并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配制出的抗裂干粉砂浆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可以适应青藏高原“六抗”环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自21世纪以来连续发生了多次大震: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2008年新疆于田7.3级和四川汶川8.0级、2010年青海玉树7.1级、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2014年新疆于田7.3级和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大震.这些地震前,中国地震局在青藏高原开展过多期流动重力观测,并观测到震中附近可靠的重力随时间的变化.本研究综合利用地面绝对重力、相对重力资料,通过对多种重力观测资料的整体处理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大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震易发生在与构造活动块体边界有关联的重力变化正、负异常区过渡的高梯度带上,重力变化等值线的拐弯部位,构造活动块体边界是物质变迁和构造变形差异运动强烈的地带,易产生剧烈重力变化,积累应力应变而孕育地震.(2)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与东昆仑断裂带交汇附近, 2008年汶川Ms8.0和2013年芦山Ms7.0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上, 2008和2014年两次于田Ms7.3地震发生在与康西瓦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零值线及梯度带的拐弯部位,2010年玉树7...  相似文献   
18.
汞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大气颗粒态汞在青藏高原的大气汞沉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长距离传输和沉降使得偏远地区也受到人为排放汞的影响。文章介绍了大气颗粒态汞在青藏高原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性和当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研究项目,将对大气颗粒态汞进行更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基于汞同位素和模式模拟等方法,进一步量化大气颗粒态汞跨境传输及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为青藏高原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青藏高原过度放牧与草地退化的治理机制以及治理成本变化、不同治理措施对地方政府监管和牧民放牧行为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涉及地方政府与牧民双方的治理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发现:满足一定条件时地方政府监管有效,此时牧民适度放牧,人地关系和谐。地方政府监管的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不监管的压力均能促进地方政府选择监管策略。地方政府的监管措施主要有事前约束和事后惩罚两种,这两种治理措施均能有效约束牧民的过度放牧行为,促进草地退化治理。本研究将地方政府监管措施和农牧民的放牧行为纳入到博弈论的框架中,揭示出青藏高原草地退化治理的多主体互动模式和不同情景下的治理效果,相关结论能够为草地退化治理和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政策的制定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温日较差(amplitude of diurnal temperature,ADT)的减小将会对高寒生态系统的碳收支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涡度相关系统观测资料,研究祁连山南麓高寒草甸2002~2016年生长季(6~9月)ADT在日、月、年尺度上对CO2通量影响,为预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未来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