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毋庸置疑,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与积淀,罗平旅游已成为云南旅游大棋盘中的一颗重要棋子,尤其在云南旅游偏重滇西、滇南的大背景下,罗平旅游在滇东的作用和地位显而易见。而不可否认的是,罗平旅游的文化背景太单一单薄,无论是秀美绝伦的多依河、磅礴大气的九龙河瀑布群、险峻雄奇的鲁布革三峡,还是美绝人寰的油菜花海,都是纯自然风光之旅,人文内涵一片空白,这从某种角度说,极大地降低了罗平旅游的品牌品质,牵制了罗平旅游向纵深发  相似文献   
32.
古希腊-罗马文化同古希伯来-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学创作的两大源头。在古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中,《嘉莉妹妹》中嘉莉的形象是会受到批判的。该小说自出版以来,嘉利它一直是颇有争议的人物形象。本文借助古希腊神话中的形象,从古希腊-罗马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嘉莉形象的合理性,并分析了造成她强烈欲望形成的原因,指出嘉莉人生追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3.
"祭送布谷鸟节"是隆林彝区流传已久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于2014年成功申报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该节日既有严肃的传统祭祀仪式,也有丰富多彩的比赛娱乐项目,是传承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祭送布谷鸟节"的由来、经过及传承现状的研究,分析了该节日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4.
2004年4月中旬,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旅日女画家“傅益瑶画展”。这个画展,首先在声势上就令人觉得不同凡响。莅临开幕式的贵宾,不说中国方面的国家领导人如彭佩云、唐家璇、谷牧等;日本方面,竟然连前首相羽田孜都亲来捧场。另外还来了一个由日本各寺庙高僧组成的代表团,为此,极少参加这类活动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也亲临盛举,令出席展会的观众们眼前为之一亮。  相似文献   
35.
史伟 《科技信息》2010,(30):24-24,26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典型性特征及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是受俄罗斯文化、饿罗斯地理上东西之间的矛盾以及俄罗斯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形成的,探讨和研究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酒神精神有助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相似文献   
36.
周十万 《世界博览》2013,(16):70-73
七月中旬里出了梅雨季,天气一瞬间就热了起来。在研究室里闲聊天:“暑假做什么?回家?还是去旅行?”有人回答:“还是去古本祭打工——去年也去了嘛。”京都一年三次古本祭(旧书市),8月的一次却和另两次不大相同。会场设在下鸭神社的森林里,四周溪水、轻风不绝。来的书店也分外多,不像10月时大多是本地书商,也不像5月时多见价昂之书。入口还一如形形色色的“夏祭)”似的,支了卖刨冰和香肠的摊位,逛书摊的人流中也不乏木屐浴衣、手持团扇的,手牵手的情侣不时可见。与其说是书市,不如说是节目。所以叫“祭”(节日)嘛。  相似文献   
37.
尼采的酒神精神是西方重要理论思想之一,它的本质内涵是狂放、放纵、自由和张扬生命,这一理论的提出在西方产生过重要影响.我们拿之来观照中国古代文化,发现在元代文人的散曲作品中有同类精神的显现.元散曲是一种特殊的诗体形式,在当时的社会里有着特殊的意蕴,引入尼采的酒神精神来解读这些作品,给人以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38.
39.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九歌”基础上写定的,可以认为是屈原所作或创造的。《国殇》是为牺牲的楚国将士而举行驱鬼活动的主祭歌。《国殇》以外的《九歌》其他篇,主要是表现对九位天神地祗的恭敬,赞美和依恋,《九歌》中的神,巫,人,鬼关系,就是一个由人和巫迎请神祗,送行鬼魂的过程。  相似文献   
40.
敦煌写本S.1477卷《祭驴文》是敦煌文献中的俗赋精品,全篇语句散韵结合,语体通俗浅近,文辞亦庄亦谐,情感真挚荡肠,主题深远严肃。从《祭驴文》文本人物形象和描写对象的分析入手,探索其艺术创作特色,以进一步读解其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