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9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有前途的虹膜诊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虹膜诊断学的发展历史3000多年前,中国西藏和印度就开始运用眼睛(包括虹膜)来诊断疾病。古埃及在杜当哈姆法老统治时期,耶尔阿克斯发展了虹膜诊断的方法,并留下许多眼图的金属膜照片。100多年前,匈牙利J.Peczeli绘出了世界上第一张虹膜与人体器官...  相似文献   
12.
诊断学》运用医学基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1]。该课程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是临床各门学科的基础,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近年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实践技能部分多数内容均涉及到诊断学,如病例分析和临床思维、体格检查及基本操作等。因此,加强基本技能教学和训练、提高诊断学教学水平对于医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教研室承担了历年来温州医学院《诊断学》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分子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缺乏应用性和创新性的现状,笔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实验教学与见习和实习相结合及建立客观的评价方法与指标等改革措施。这将为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及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在诊断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软件开发工具构建虚拟教学平台,模拟和再现真实实验环境;采用软件构建的虚拟实验环境进行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感受实验信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虚拟教学平台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实验教学资源的不足,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5.
液晶领域与生物工程领域的交叉形成了显著的边缘学科研究。本书主要关注工程某个领域的现有的平移研究所对另一工程领域潜在的根本影响。书中综述了与液晶材料和生物医学相关的显示、波谱学、传感器和诊断学、生物模仿、调节器和激光器等的最新进展情况。在显示、光学和远程通信工业带来装置革新的液晶材料正在逐渐渗透到生物学、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医学发展的需要,开展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现就我院在实验诊断学见习课教学中的一些改革措施进行总结,以提高实验诊断学见习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工程     
《国外科技资料》1995,(4):38-43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型医学模型的中西医结合体系,其成就已令世人瞩目.它要求我们力求掌握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以便在临床上结合应用.但事实上不可能使所有的临床医生都能掌握这两种不同体系的医学理论和方法,为了实现中西医学的融会贯通,本文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思维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笔者所在教学医院多年超声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初步探讨了大学附属医院超声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本学科国内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成立.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首批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2005年立项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2007年先后被批准为重庆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2009年3月正式被批准为“临床检验诊断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目前本学科教育部唯一立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