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71.
合肥盆地白垩纪伸展构造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肥盆地早白垩世演化过程长期存在争议.利用最新的油气勘探地震资料,系统分析了盆地内主要断层及其东缘的郯庐断裂伸展活动在地震剖面上的构造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合肥盆地东部白垩系朱巷组、响导铺组、张桥组的断裂-沉积响应.结合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合肥盆地伸展活动的起始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期,持续至古近纪末.同时采用2DMOVE模拟软件对断层的分析也支持了这一认识.该时期合肥盆地呈现复合式断陷构造格局,盆地东西部受北北东向郯庐断裂带与吴集断裂的伸展作用控制,出现了北北东向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同时,盆地北界及内部近东西向南倾断裂(寿县-定远断裂、肥中断裂、肥西-韩摆渡断裂)的伸展活动,又控制出现了近东西向、北断南超的半地堑式盆地,总体上为复合断陷盆地,其伸展活动发生在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背景下,与太平洋板块高角度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272.
本文主要介绍几种矿井涌水通道即:自然的断裂带、地震裂隙和导水陷落柱等和人为的采矿裂隙、岩溶塌陷及天窗、勘探钻孔等并浅谈对他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3.
The Karakorum Fault zone(KFZ)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evolv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The high-T dextral shearing metamorphic rocks,e.g.,mylonites or mylonitized gneisses-granites,locally crop out along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KFZ in the Ayila Ri’gyüRange area.The SHRIMP U-Pb dating of the syn-kinematic crystallized zircons indicates that the initial age of the KFZ is~27 Ma,~10 Ma older than previous results.The extensive high-T dextral shearing along the KFZ started at least at 27-20 Ma,accompanied by the syn-kinematic emplacement of leuco-granites.Deformation and concomitant fluid circulation during shearing most likely occurred as early as at 25-13 Ma.The KFZ probably grew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along the fault as a result of continuous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India plate and Eurasia plate.  相似文献   
274.
对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剥露地表的时间以及前陆盆地对郯庐断裂带起源的指示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前陆盆地上三叠统至下-中侏罗统砂岩的端元组分分析结果指示了前陆盆地的物源区为大别造山带。砂岩成熟度从近断裂带处的1.54左右变化为远离断裂带处的5.4左右,反映了前陆沉积盆地中黄马青群及象山群应是直接来自大别造山带的原地沉积,也说明郯庐断裂带在晚三叠世时可能已经存在于大别山东缘。伊利石的结晶度多数介于0.24°~0.39°(Δ2θ),多型为2M型和1M 2M1型,指示了当时前陆沉积的热演化温度为190~320℃,从而反映了前陆沉积的最大原始埋深约为10 000 m。  相似文献   
275.
松树南沟金矿位于红沟-庄浪加里东期陆缘裂谷带的中西段,南与中祁连前武纪隆起带前加里东期大坂-兴隆山陆块毗邻。区域构造背景反映了一个在前寒武纪基底上于晚奥陶世拉张的被动陆缘裂谷环。通过对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的系统研究,确定了松树南沟金矿床位于古亚洲构造域中朝板块北祁连板段北祁连山环太平洋型俯冲带(缝合带),并靠近大坂山深大断裂带。构造(接触带构造、片理化带和断裂构造)为矿液运移提供通道和储矿空间。  相似文献   
276.
文章通过变形分析发现,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3轴比X∶Y∶Z=8.86∶4.32∶1,Flinn指数总体小于1,应变椭球体为扁椭球状;根据已知的倾角β等数据,进行此段区域的理论模拟,其汇聚方向与板块边界夹角α大约为50°~60°,Flinn指数小于1,与实际变形基本相符,显示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构造演化具有典型的斜向汇聚特征。  相似文献   
277.
解英芳  孙忠全 《甘肃科技》2008,24(2):70-71,66
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通过对山东省莱州市徐村院矿区金矿普查,大致查明了矿区成矿地质条件,解决了多年来悬而未决的焦家断裂带南延问题,经分析并与北部焦家断裂带对比,确认矿区内所见的断裂带即为焦家断裂带的南延部分。  相似文献   
278.
巴楚-麦盖提地区油气动态成藏的运移通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楚-麦盖提地区油气运移输导网络由断裂、不整合面、储层孔、洞、缝系统组成;通过对断裂封堵和开启性进行分析,烃类沿断裂面作s形路径运移;八期主要不整合面中T60和T55不整合面在全区为开启,T70和T54不整合面在巴楚隆起南界断裂构造带为开启.在海西和喜马拉雅两大成烃期中,该区具多期动态成藏的特点,主运移通道也存在时空上的差别:加里东中期-海西晚期之前不整合面、下寒武统白云岩孔、洞、缝系统为主通道;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期,断裂的多期活动促使早期古油气藏调整和喜马拉雅期生成的油气聚集,不整合面和断裂通道占主导,巴楚隆起西段边界断裂带为喜马拉雅晚期油气聚集调整分配区.  相似文献   
279.
提出了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动力学--多力源多时期分段作用模式.早-中侏罗世,扬子与华北地块碰撞后的持续会聚力、古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力(安第斯型)联合作用于郯庐断裂带,产生了左旋压扭活动.晚侏罗世,西太平洋型的古太平洋板块挤压力作用机制率先作用于中国大陆边缘的北部地区,并一直持续到古近纪.其在郯庐断裂带中、北段诱发出上地幔上涌力,使其产生了右旋拉张活动;郯庐断裂带南段直至晚白垩世才受到这种机制作用.晚新生代以来,西太平洋俯冲带后退,上地幔上涌力作用已退到边缘海地区,郯庐断裂带全段受到边缘海地区上地幔上涌力诱发的次级挤压作用力,形成了右旋挤压活动.  相似文献   
280.
渤海湾盆地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65,自引:7,他引:65  
从渤海湾盆的几何形态,盆地边界的走滑构造和内部的伸展构造分析,结合盆地的沉积特征和沉部地质特征的研究,提出渤涨湾盆地的拉造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