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6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01.
贺兰山中段植被类型及其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兰山位于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干旱与半干旱区、外流区和内流区的过渡带,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易引发植被退化和土地荒漠化.为调查贺兰山中段植被分布的地貌相关性及其覆盖动态,本文利用路线调查和遥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地貌、植被生态与环境现状进行了较全面调查,获得了研究区10个植被型、25个群系、61个群丛,研究发现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受到各个地貌单元土壤、地形、坡向、坡度及海拔的影响.自山麓洪积台地至山顶植被的垂直带谱比较完整且分带明显,由低至高依次分布有旱生灌丛、山地疏林草原、针阔叶混交林、温性针叶林、寒性针叶林、高山草甸.在此基础上,本文首次对比研究区近20年来遥感影像后发现,由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区人工绿洲(腰坝地区)面积和荒漠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高山针叶林覆盖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本研究可为区域国土整治及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2.
杨玲 《安徽科技》2007,(2):30-31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在探析"三农"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有人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不在农业本身,"如果欲支农,功夫在农外",要"跳出农业看农业".诚然,我国人多地少,在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即使边际收益为零,也得继续投入而不可能被替代,因为任何资本投入增加都导致成本增加.一方面,土地的要素投入不仅不可能增加,而且考虑到人口增加、城镇占地、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等因素,土地实际正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加,劳动力的投入不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203.
利用2008年CBERS-02遥感影像,结合其他资料,调查洞庭湖流域水蚀荒漠化状况,总结水蚀荒漠化特点及分布规律,从基础地质角度研究水蚀荒漠化成因规律,为从根本上治理水蚀荒漠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4.
刘鸿雁  田育红  丁登 《科学通报》2003,48(11):1229-1232
根据野外土壤和植被调查以及实验室分析的结果, 探讨了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和河北坝上地区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与北京沙尘天气物源之间的关系. 粒度分析结果表明, 流动沙地单位面积可释放的沙尘量小, 而低湿地草甸、石质丘陵草甸草原等单位面积内可释放的沙尘量大. 进一步考虑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影响, 可以认为, 作为荒漠化结果的流动沙地只是作为过去沙尘天气的物源, 当前单位面积沙尘释放的能力低, 而正处于荒漠化过程中的大面积的石质丘陵典型草原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单位面积内具有较高的释放能力. 农田如果春季耕翻, 则具有一定的沙尘释放能力, 而退耕/撂荒地上出现大量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对起沙过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固定沙地、石质丘陵草甸草原、低湿地草甸等由于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覆盖率高, 单位面积内沙尘释放的能力低. 未来气候变化引起的沙丘活化以及湖泊和低湿地变干则可能使它们成为沙尘天气的潜在物源.  相似文献   
205.
2000~2010年中国地表植被绿度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爽  宫鹏 《科学通报》2012,(16):1423-1434
自然界的绿度与地表植被覆盖率直接相关.植被覆盖率能从含有近红外和红光波段的遥感图像计算得到的植被指数估算出来.因此植被指数能反映地表植被的绿度.特别对低植被覆盖率的荒漠区域,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率有单调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它可以用来研究荒漠区域地表植被绿度.本文收集了2000~2010年11年间生长季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数据计算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产品,应用最小二乘法和最小绝对偏差法对变化趋势进行线性拟合,分析了2000~2010年中国地表植被覆盖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这一期间中国有66.84%(最小二乘趋势拟合结果)或64.27%(最小绝对偏差趋势拟合结果)的区域NDVI呈增加趋势,表明整体上我国的绿度在增加.同时,中国荒漠化的面积呈缩减趋势.中国绿度增加最显著的区域位于北方的陕西、山西、宁夏、河南、山东、青海、甘肃等地;绿度降低最显著的部分出现在内蒙古的东北部、西藏南部、江苏和上海等地.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南部等地荒漠化程度改变,可能是由气候驱动所致.内蒙古东北部绿度降低与人工开垦有关;江苏和上海等地的绿度降低与快速的城市化有关.气候对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地的绿度增高贡献不明显.在全国尺度上,荒漠化得到抑制和缩减,可能与人为的治理和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206.
亚洲中部干旱区水环境变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中部干旱区包括中亚的成海流域和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二者不但在自然环境条件非常相似,而且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区内各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水土资源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湖泊萎缩,河流断流,水质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多样性减少等等。本文对上述现象及其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存环境所产生的严重威胁首次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总结,并提出了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7.
贵州喀斯特区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对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种类组成从高大乔木向典型的小灌木退化,并随着环境干旱程度的加剧向旱生化演替;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乔灌林→灌木林或藤刺灌丛→稀灌草坡或草坡→稀疏灌草丛,但优越的气候条件仍保持了该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群落密度先增加后下降,群落高度和盖度随环境退化降低明显,形成稀疏植被覆盖的荒漠景观;小生境的恶劣程度随暴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植被起源方式受干扰的影响较大;土地生产力的衰退是以乔木树种的衰退为主要标志,群落生物量急剧减少,变动幅度为41.134~0.206t/hm^2。退化过程中植被与环境形成正反馈关系.并具有退化方向上的一致性、退化过程的非同步性和退化速度的非线性等特点。植被退化是石漠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和标志。  相似文献   
208.
沙化过程对土地质量影响很大,沙化过程动态监测是了解沙化过程的有效途径之一。以1991年、2001年和2011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来源,通过荒漠化差值指数法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格林滩绿洲20年间沙化土地进行动态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Albedo-NDVI特征空间荒漠化监测模型对于沙化土地分级便捷可行; 1991年至2011年间格林滩绿洲重度沙化土地和中度沙化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轻度沙化土地和非沙化土地有所增加;中度沙化土地和重度沙化土地之间相互转化,且与其他类型土地之间也存在相互转移,主要转出为轻度沙化土地。研究区东部林地面积明显增加,南部和北部中度沙化土地逐渐转为轻度沙化土地,研究结果对当地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