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7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旨在通过对恐龙的内在的原始落后性的阐述,指出了恐龙绝灭的必然性原因,即:恐龙的绝灭是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决定了它最终走向绝灭的深渊.同时,提醒人们要吸取恐龙绝灭的教训.  相似文献   
12.
分子生物学是克里克"狂热的科学追求"的重要领域。为此,讨论其研究的哲学根源:还原论和整体论思想;论证了其中蕴含的哲学逻辑:"结构决定功能"的因果观念,中心法则、自然选择机制的大局意识和机体思维使他在科研中一方面聚焦还原的方法,另一方面也注重整体论的实践。可以证实:克里克的研究建立了在因果律基础上还原论和整体论在一定意义上有效融合的范式,亦是两论辩证统一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3.
波普尔曾经质疑,作为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自然选择理论不过是一种同义反复。对此,进化论的支持者们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主张自然选择至少部分地解释了进化过程,是有着具体标准而非同义反复的。不过,20世纪的生物学家对于自然选择机制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进化观念。同时,这三种进化观念的发展,也体现出了自然概念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当代生命科学研究对象的划界、分析与表征的问题,首先围绕三个分主题对国际生物学的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研究协会(ISHPSSB)2011年双年会的相关报告进行介绍并评论:关于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关于自然选择理论的扩展性的研究;对于生物学个体性概念的讨论,然后介绍了作者在共生语境下对生物学个体概念的研究进展。文章指出,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表征模式以及对同一概念的不同分析方式,体现了两种科学传统在当代生命科学中的冲突与交汇;系统生物学力图综合不同研究范式,整合不同生命组织的层次,对其独特的研究方法、概念体系进行分析和讨论,将是未来生物学哲学的热门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进化的自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16.
进化需要宽容--生物进化的新中性学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建华 《自然杂志》2000,22(1):49-51
适应性进化是一种非本质的进化.生物在本质意义上的进化必须以不受选择为前提,这一点正好与达尔文的主张相反,所以是反达尔文主义的.不选择与木村的观点相近,而且造成进化的机制也是随机固定,但木村针对的是分子水平上的中性突变,这里针对的则是生命过程的一次飞跃,所以,这不是中性学说的简单推广,而是一种新的中性学说.  相似文献   
17.
植物似乎对斐波纳契数着了迷。不仅花,还有叶、枝条、果实、种子等等形态特征,都可从中发现斐波纳契数。是造化使然,还是在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作用下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种子的信仰》是梭罗的遗作,一如既往着他特有的文风:明澈和优雅。梭罗在《种子的信仰》中描述了各种植物通过种子的传播,进行着生命延续。他接受了当时还不被广泛认同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写就了这本现在看来依然新奇的19世纪中期的著作。内容精选:秋冬时节的蓟花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20.
自然选择保留对生物有利的基因,淘汰有害的基因,但这种选择只对幼年个体起作用.如果这种基因表达的时间比较晚,或在个体完成繁殖任务之后才表达,即使这种基因对该种生物有害,自然选择也不能够淘汰这种有害基因.可见自然选择在淘汰有害基因和保留有利基因等方面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