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癫痫患者发病期间脑电图表现为高幅同步节律波,可显著地在患者脑电图中观测到棘、尖波以及棘慢复合波等特征波形。本文根据癫痫波形特征,利用小波变换的时频局部化特性,提出了另一种高效的脑电图癫痫波形自动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2.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excessive Internet use on the tim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f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by wavelet transformed and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NMF). The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 of normal subjects and excessive Internet users were acquired using the oddball paradigm experiment. We applied the wavelet transformed and event-related spectral perturbation to ERP in order to extract the time–frequency values. The F-test statistics of time–frequency values were then decomposed into two components by NMF. Excessive Internet use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P300 amplitudes (P < 0.05)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P300 latency (P < 0.05) in all electrodes. The major effect of excessive Internet use on gamma oscillation occurred at 300 ms after stimuli at 40–50 Hz on the parietal central region. Thu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excessive Internet use affects information coding and integration in the brain.  相似文献   
33.
在脑电信号的混沌态分析中引入阵发性40HZ脑电信号检测理论,用以判断受试者是否合作,并决定可用于混沌状态分析的数据段,文中对阵发性40HZ脑电依赖从理论、检测方法的实现、实际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引用一种“信息传输”理论来研究不同生理状态时的脑电时间序列,比较了正常人和在急性缺氧条件下、睡眠条件下及局灶性癫痫病患者的大脑皮层信息传输,发现在各种情况下的大脑皮层信息传输有非常特殊的现象:在急性缺氧时,人的大脑皮层信息传输量各导联均较正常人高;当深睡时,各导联的信息传输量均较正常人低;局灶性癫痫病人痫性导联与其他导联间的皮层信息传输量有明显增加,而非痫性导联信息传输量 对降低,用脑皮层信息传输量来分析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脑电信号是一个极有潜力的方法,可能为研究和理解大脑的活动机理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5.
婴儿痉挛症是婴儿时期特有的一种癫痫 ,发病年龄较早 ,具有特殊的惊厥形式。脑电图是诊断婴儿痉挛症的可靠依据 [1] 。现将我院 1 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4月临床诊断为婴儿痉挛症的临床与脑电图结果分析如下。1 资 料1 .1 病例本组 40例中 ,男 2 7例 ,女 1 3例 ,年龄为 3个月至 3岁半 ,其中 <6个月 1 1例 ,6~ 1 2个月 1 5例 ,1~ 3岁 5例 ,大于 3岁 9例。病因 :本组病例出生时有不同程度的窒息史为 2 5例 ,近亲婚配为 2例 ,小头畸形为 1例 ,不明原因有 1 2例。主要临床症状为 :点头屈曲痉挛 1 4例 ,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1 1例 ,惊恐发作 2…  相似文献   
36.
使用Choi-Williams分布对一段睡眠脑电图(EEG)信号进行时频变换,利用局部频谱的特征估计各个时间间隔里的波形,并得到局部频谱的特征曲线,整段EEG信号中所有时间咪上的频谱特征曲线组成一种时频特征图,使用该时频特征图分析睡眠EEG,不仅能够统计该段EEG信号中各种基本波形的出现情况,而且可以观察EEG信号中每个基本波形的变化方式,通过时频特征图对采集的实际睡眠EEG数据进行分阶实验,结果表明,时频特征图可以作为一种分析睡眠EFG有效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部分意识障碍患者存在隐匿意识,仅依靠标准行为量表进行诊断误诊率较高,如何精确地分类诊断是临床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借助电生理技术将显著提高隐匿意识的检出率,为制定临床干预决策打下夯实基础.文章围绕中枢与周围神经电生理技术在意识障碍领域分类诊断中的应用,以敏感性等指标为主要结论,梳理应用潜力较大的范式与分析方法,便于临床工作者使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8.
人体某些生理参数存在表征人体热感觉变化的可能性,为了探究不同室温环境中人体生理参数(皮肤温度、脑电)与热感觉变化之间的联系,本研究通过客观实验并结合人体主观问卷调查,分析了人体皮肤温度、脑电频谱功率在冷环境、中性环境、热环境下与热感觉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平均皮肤温度、额头温度与热感觉变化显著相关,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通过对脑电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能量分析,发现处在不同室温下人体的整体热感觉同δ频带 (0.5-4 Hz)以及α频带 (8-13 Hz)的频谱功率变化显著相关,与β频带 (13-30 Hz)的频谱功率变化中度相关。此外,人体在应对冷环境时δ、α、β频带的平均频谱功率变化更为显著,由冷环境过渡至中性环境单位TSV标度下的平均频谱功率变化幅度要高于热环境,在脑电频谱能量这一生理参数层面揭示了人体对冷环境更敏感。  相似文献   
39.
Kmeans与系统聚类法结合在脑电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春梅  刘俊宁 《科技信息》2007,(29):191-192
本文引入了系统聚类法和kmeans聚类法相结合对脑电图中某个时间段上的频率进行聚类的方法,由于待聚类的数据集的分布很难确定,因此采用系统聚类法往往效果不够理想,本文先用kmeans法测试聚成几类能得到较好的结果,然后设置系统聚类中类数目,试验表明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0.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1,(20):64-64
被物体刺到产生的疼痛感和普通接触带来的触碰感,对成人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英国一项新研究显示胎儿在大约9个月即将呱呱坠地前,才能区分这两种感觉。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利用新生儿出生后,采集血样进行先天性疾病的筛检机会测量了数十名婴儿的脑电图。结果发现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