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1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研究了光子嫩肤技术在面部深浅层皮损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将2008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636例皮肤病患者根据其病症表现分为2组:A组为皮肤浅层受损,包括血管性病变、雀斑,如毛细血管扩张症及能观察到的红斑等,总共476例;B组为皮肤深层受损,包括真皮及表皮组织结构改变,如毛孔粗大、皱纹及明显的弹力纤维改变等,总共160例。采用美国生产QuantumSR第三代采光版光子治疗仪治疗,A组治疗头大多采用560nln,双脉冲,脉宽为2.4—5.8ms,延迟时间为25—30ms,能量为20—25J/cm2;B组治疗头大多采用640nm,三脉冲,脉宽为3.0—6.0ms,延迟时间为25—35ms,能量为26—36J/cm2。每隔3—4周治疗患者1次,治疗3—6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A组总有效率为100%(476/476),B组总有效率为92.5%(148/160),2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子嫩肤技术对面部深浅层皮损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72.
目的:β射线外照射是目前治疗草莓状血管瘤,特别是颜面部草莓状血管瘤和不易手术部位的皮肤血管瘤的最佳方法。方法: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研制的90Sr—90Y皮肤敷贴器对50例位于身体各部位的皮肤血管瘤患进行β射线外照射治疗。结果:该治疗具有方法简便,无痛苦,不留疤痕,无损伤,无环境污染,费用低等特点,有效率达100%。结论:90Sr—90Y皮肤敷贴器对50例位于身体各部位的皮肤血管瘤患进行β射线外照射治疗,有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773.
1994年3月至1999年7月共收治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23例,经反取皮原位植皮等处理,创面一期修复,肢体功能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774.
【】 目的 为促进皮肤创伤愈合提供实验依据,最终为临床新应用提供依据,探究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FS)其对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及其对创面皮肤羟脯氨酸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体重为160-200 g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白凡士林组和FS组,于背部制作直径为1.5 cm的全层圆形皮肤切除创面,每组各24只,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白凡士林组和FS组则分别用医用白凡士林和FS涂抹伤口。术后3 d、7 d、14 d和21 d测量各组大鼠的皮肤伤口面积,计算各组皮肤创面愈合率,取术后7d和14d伤口皮肤标本进行HE病理组织学观察;并于术后7d、14d和21d取组织进行酶联免疫法测定愈合组织中羟脯氨酸蛋白含量。结果 在术后3 d、7 d、14 d和21 d时,FS组的伤口愈合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在第7d时FS组胶原沉积高于空白对照组,血管新生数亦高于空白组、白凡士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14 d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FS组胶原沉积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管新生数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创面组织中HY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第7 d、14 d和21 d时,FS组大鼠皮肤创伤组织中HYP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结论 猪源纤维蛋白粘合剂能有效促进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皮肤创伤治愈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75.
张长青 《世界科学》2012,(11):17-18
今年9月,山中伸弥在京都大学展示了将成熟皮肤细胞转变成类似于人类胚胎干细胞技术:通过注射遗传物质,细胞可逆向发育。这项技术在为特定患者进行干细胞疗法开启一扇大门的同时,有望帮助他们修复受损的器官或抵御疾病,如帕金森氏症或糖尿病等,尤其在实施这项技术时将不再伤及人类胚胎。《新科学家》杂志为此采访了山中本人。采访中发现,他对自己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感到兴奋的同时,对其伦理问题还是表现出了一丝担忧。以下是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776.
目的:对临床诊断为眼皮肤白化病(OCA)患者的TYR基因进行突变筛查,以了解我国大陆OCA患者TYR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患者及其父母的TYR基因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及启动子区,以DNA序列测定技术进行突变筛查与鉴定。结果:在8名患者的16个TYR等位基因内,查明9种突变;其中错义突变4种(R77Q、E294K、R299H和W 400L),无义突变2种(R116X和R278X),插入突变2种(929 insC和232 insGGG),剪切位点突变1种(IVS1-3 C>G)。结论:W 400L、R299H分别占本研究所检出全部OCA1突变等位基因的31.3%(5/16)和18.8%(3/16),可能为中国大陆人群中较常见的TYR基因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777.
1一般资料 患者,男,52岁.以多处关节剧痛1 d而急诊入院.前3 d无诱因全身皮肤出现荨麻疹,自觉搔痒,曾用苯海拉明治疗,1 d后荨麻疹消失而停药.过2d再次出现大量荨麻疹,并突然出现双侧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剧痛,以致患者难以忍受,喊叫不止.  相似文献   
778.
黑斑蛙、虎纹蛙和牛蛙皮肤的比较组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H.E和V.G胶原染色法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虎纹蛙(Rana rugulosa)和牛蛙(Rana catesbeiana)皮肤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参数测量与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蛙皮肤组织结构相似,但皮肤厚度、各组织层相对厚度及腺体密度存在较明显的种间差异和部位差异.虎纹蛙的皮肤最厚(0.44-0.68mm),牛蛙其次(0.28-0.60mm),黑斑蛙最薄(0.19-0.38mm);在三种蛙中,黑斑蛙躯体多数部位表皮相对厚度为15.1%-22.6%,较虎纹蛙(10.9%-17.7%)和牛蛙(9.9%-21.8%)厚.虎纹蛙和牛蛙皮肤胶原纤维层相对厚度分别为59.9%-68.7%和51.6%-75.3%,较黑斑蛙(44.4%-69.0%)厚;黑斑蛙和虎纹蛙躯体多数部位的颗粒腺密度(4.5-23.1个/mm2;8.9-25.3个/mm2)和粘液腺(54.1-152.2个/mm2;68.6-127.5个/mm2)较牛蛙(1.4-10.8个/mm2;16.8-39.3个/mm2)高.研究结果可供蛙类皮肤的合理开发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779.
使用C18反相柱,采用线性梯度洗脱从沼水蛙皮肤分泌物中分离纯化出抗菌肽,应用纸片法测定抗菌活性,并测定抗菌肽氨基酸组成.然后进行序列比对和空间结构预测,从抗菌肽的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推测抗菌肽的抗菌机制,并展望了抗菌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0.
利用在Sdr9c7基因第2外显子两侧的内含子区域重组添加有loxP位点的小鼠与上皮细胞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K14Cre小鼠交配产生的子代再进行杂交,获得基因型为Sdr9c7fl/flK14Cre+的小鼠(上皮细胞Sdr9c7基因特异性敲除小鼠)。在体式镜下观察小鼠表型,用显微镜观察皮肤组织HE染色石蜡切片,拍照观察小鼠皮肤的组织形态结构,利用甲苯胺蓝渗透法检测小鼠皮肤的屏障功能。结果发现:Sdr9c7fl/flK14Cre+小鼠皮肤发绀,在出生后6~8 h内死亡;HE染色结果表明Sdr9c7fl/flK14Cre+基因型小鼠的皮肤角质层结构异常,堆积紧密。甲苯胺蓝染液渗透实验中Sdr9c7fl/flK14Cre+基因型小鼠的皮肤可被染液透过而染成深色,表明其表皮屏障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