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91.
20世纪初,美国纽约,随着大量贫困移民的涌入,贫民窟不断增加,传染病肆虐,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儿童被诸如腹泻之类的肠道疾病夺去生命。除此以外,肺结核、百日咳和白喉也在纽约大肆流行。 相比之下,位于长岛的牡蛎湾俨然是另外一个世界,这里是纽约富人们的度假胜地。但是突然间,这个权贵们的乐土也变得脆弱不堪。一个富豪家中出现了致命的疾病--伤寒。伤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然而,这种本应只属于贫民窟的传染病是怎样溜进富人区的呢?  相似文献   
292.
范宗理 《自然杂志》2005,27(3):129-129
禽流感病毒H5N1已经对亚洲的家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同时它在人类中发生大规模流行的危险性也在不断扩大。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该病毒可在家养鸭子的肠道里大肆繁衍,但并不伤害鸭子。2004年发现的新的H5N1病毒,主要由鸭子散播,并可存活相当长时间。因此,控制病毒传播的任务比以前认为的要艰巨许多。  相似文献   
293.
人肠道寄生虫防治监测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石河子总场总人口7万人,包括维吾尔、蒙、回、哈萨克等18个民族,是一个农林牧副渔、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的大型农垦企业。有52个农牧业生产连队,15个场办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294.
新生无菌BABC/L小鼠投以6种肠道正常细菌,于第5日龄感染鼠轮状病毒,每日2处死动物2只,直到第5天,实验2组动物较实验1组动物腹泻出现晚、恢复快,肠绒毛上皮细胞水样变性轻、范围小、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说明肠道正常菌丝对轮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和用。  相似文献   
295.
目的探讨萍乡肉红鲫肠道粘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方法利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试剂法(AB/PAS)观察萍乡肉红鲫肠道粘液细胞。结果萍乡肉红鲫肠道粘液细胞分4种类型。Ⅰ型:呈红色;Ⅱ型:呈蓝色;Ⅲ型:呈紫红色;Ⅳ型:呈蓝紫色。肠道中粘液细胞的分布密度后肠最高,其次是中肠,前肠最低。结论萍乡肉红鲫各型粘液细胞在各肠段的分布密度与各肠段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6.
猪常见的胃肠道寄生虫有蛔虫、猪棘头虫、姜片吸虫、猪杆虫、猪结节虫、猪鞭虫和猪胃虫。这些寄生虫在猪体内少量寄生时危害不大,但是大量寄生时,对猪只的生长发育会有很大的影响,一般会引起猪的胃肠发炎,使猪贫血、消瘦、发育不良。比如:大量蛔虫寄生,能引起肠管阻塞,有时虫体钻入胆管,可导致黄疸,并能引起猪只死亡:棘头虫有时能引起肠穿孔、腹膜炎:结节虫能使肠腔狭窄:蛔虫和猪杆虫还能引起肺炎。  相似文献   
297.
溢康素对鲤鱼肠道菌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喷涂了微生态制剂溢康素的饲料喂养鲤鱼,与用正常饲料喂养的对照组相对比,在45 d的试验期里,试验组鲤鱼肠道内外来菌群(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得到了定植;肠道有益菌群(欧文氏菌、节细菌、变形菌、不动细菌等)得到了增殖;有害菌群(志贺氏菌、气单胞菌、弧菌、沙门氏菌等)的数量得到了抑制.鱼体免疫力得到了增强,净增重和净增长差异均极显著(P<0.01),平均增重率提高了10.5%,平均增长率提高了15%.  相似文献   
298.
探讨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低聚果糖及低聚异麦芽糖对肠道蠕动的促进作用。选用发育正常的5 d的斑马鱼幼鱼,各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溶液,培养24 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对斑马鱼肠道蠕动次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25~500 mg/mL的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均对斑马鱼肠道蠕动有促进作用,蠕动次数与浓度成正相关性。相同浓度条件下,低聚果糖较低聚异麦芽糖促进斑马鱼肠道蠕动的作用更明显。采用斑马鱼动物模型可实现促进肠蠕动药物的早期、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299.
采用4周棕色挪威大鼠,随机分为PBS对照组、OVA致敏模型组和益生菌治疗组,检测血清中OVA特异性IgE水平,采用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肠道炎症水平以及腹腔肥大细胞变化,用电镜观察肠道超微结构组织形态的变化,建立大鼠食物肠道过敏模型,以研究口服益生菌对食物过敏大鼠肠道的免疫变化以及病理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口服益生菌治疗,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E水平降低,腹腔肥大细胞减少,肠道黏膜结构破坏减轻.采用口服益生菌疗法对大鼠食物过敏性肠道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食物过敏性肠道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00.
一种新的小鼠肠道传输功能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硫酸钡灌胃法在小鼠肠道传输功能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硫酸钡和活性炭小鼠灌胃的方法,对正常和便秘小鼠进行小肠推动率、粪便排出量、首粒大便排出时间的观察。结果用硫酸钡灌胃法检测正常和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可客观地反映小鼠不同生理状态下小肠推动率、首粒大便排出时间和排便量。结论硫酸钡灌胃法可作为小鼠肠动力学实验研究的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