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5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河北省曲阳北岳庙现存的碑文来看,古北岳祭祀活动有着突出的理性精神“,神”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的能动力量的凝结体和体现者,祭祀活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文精神形式化的表现。对自然山川的壮美与神奇力量敬畏是古代北岳崇拜的思想基础,祈求降水、渴望边境安宁是古人的主要诉求。  相似文献   
52.
先秦酒诗少于后世历朝各代,其原因一是先秦诗歌不多且大多失传,二是酒在当时还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品,未被广大民众享用。故酒诗留传下来较少。尽管先秦的酒诗不多,但它能从政治、经济、文化、典章制度、民俗等12个方面反映先秦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3.
释"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甲骨文、金文上所记载的“鬼”字字形进行解析,探讨“鬼”字取象来源;对卜辞中出现的“鬼梦”“鬼方”“鬼攻解”进行解读,认为“鬼”实指宗教祭祀活动中戴着各式面具进入事神弄鬼状态的巫祝。  相似文献   
54.
中国古典戏曲和作为西方戏剧始祖的古希腊戏剧在创生渊源上都与宗教仪式有不解之缘。宗教祭祀祭祀方式为戏剧的表演形式提供了范例,宗教祭祀的广博文化包容为戏剧这门综合艺术的创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5.
玛雅水墓     
一种在地质构造上叫做“落水洞”的地下洞穴,被玛雅人当作祭祀神灵的地方。考古学家吉拉莫·德安达致力于对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的多个玛雅落水洞进行考古调查, 并亲自潜入深邃的洞穴进行实地考察,他由此深入了解了玛雅人古老的祭祀传统,以及西班牙殖民者到来后的种种所为。  相似文献   
56.
当下中国哲学研究的主流范式是“道德形而上学”,而其内在的缺陷——“超越”语丛的过密日益突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李泽厚提出“情本体”,试图解构过密的“超越”语丛。但“情本体”在解构过密的“超越”语丛时,自身也陷入一定的纠葛之中。在克服“情本体”内在的短板基础上,笔者提出“情理”论。首先从发生学的维度来解读“情理”,认为“情理”的渊薮是巫术性情绪、祭祀性情感。其次,从“情理”的维度,具体阐述孔子“仁”学思想。  相似文献   
57.
文章以田林那善屯壮族的调查材料为基础 ,从婚姻类型、婚姻的缔结过程及婚姻地缘三方面论述壮族婚姻文化的变迁。文中指出 :壮族婚姻文化作为壮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变迁是一个缓慢的渐变过程 ,新的因素和内容与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并非截然冲突和排斥 ,而是可以糅合共存的。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存在着孕育产生新因素和内容的机制 ,新的因素和内容则往往套上传统的外衣而出现。外来的文化亦可在不与本民族文化相冲突的情况下 ,与本民族文化有机结合 ,从而构成新的体系。反映那善壮族区域文化网络粘合方式的婚姻圈与市场圈、祭祀圈虽有重合 ,但不尽一致 ,美国学者施坚雅 (G .WilliomSkinner)在研究中国农村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体系理论 ,以及日本学者冈田谦在研究台湾乡村社会之后提出的祭祀圈理论 ,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壮族。传统婚姻圈的打破既是壮族婚姻文化变迁的重要内容 ,又是壮族婚姻文化变迁的动因  相似文献   
58.
《诗经》中蚕桑诗篇所载,不仅是我们了解周人蚕桑生活的一个侧面,更是我们探究女性在祭祀中重要作用的宝贵资料。解读《诗经》中蚕桑诗篇,有助于了解周代的蚕桑之礼、蚕桑源流、蚕事神话、女性参祭等生活内容及宗教信仰。蚕桑文化也成为构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9.
鲁西南地区的纸扎艺术在表现样式、表现手法上丰富多样,在实际殡葬活动中有着多种内涵和功用,虽然依然保留有原始宗教的成分,但也是生者孝道情感宣泄的重要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0.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这样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正祀中的泰山祭祀产生了新的变化。从泰山所在地来看,除曹魏、北齐之外,泰山常规祭祀难以维系。而非常规的皇帝亲临祭祀、遣使致祭、祈祷雨晴等临时祭祀,不绝如缕。从非泰山所在地来看,随政权所在地而多处并存,或随首都转移而连动,成为这一时期泰山祭祀的突出特点,且制度建设相对较为完备。这一时期的不同政权几乎都努力争取并保持泰山的祭祀权力,以表明自己的正统性与合法性。这样,无疑为国家走向统一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