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精准医学,指根据个体的基因组学、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信息,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疾病诊疗和预防的医学方式。受益于基因组学、影像组学的最新成果,手术、放疗中新技术的出现,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为神经外科学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本文从精准的解剖学定位、精准的脑功能定位、精准手术、神经系统肿瘤的精准诊疗、非肿瘤疾病的精准治疗等方面,阐述精准神经外科学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2.
颅内压是神经外科临床和科研的一项重要观测指标,及时掌握颅内压的变化对手术时机起决定性影响。但是,临床上常用的颅内压监测方法测量精度不高、操作复杂,易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颅内感染机会较多。  相似文献   
53.
张乃军 《科技潮》2004,(6):25-25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由北京市财政经费支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于1993年7月颁布实施。该计划旨在选拔一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使其成为能够担负科技研究重任的带头人。科技新星计划  相似文献   
54.
林金珠 《海峡科学》2012,(11):40-4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分析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可能导致护患纠纷的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思考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改善护患关系,减少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的发生和提高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结论:做好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护理的安全与质量.  相似文献   
55.
在外科众多分支中,神经外科(常称作脑外科)起步最晚,却被公认为是医学上地位最高的外科学科。其原因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外科医生所要拯救的主要对象是结构极其复杂、精细,地位极为重要的“脑”组织。这就要求神经外科医生必须像“枕戈待旦的战士”、“钢丝绳上的芭蕾舞者”一样,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完成每一处细微的改变。  相似文献   
56.
9月30日中秋之夜,晚11时许,我还沉浸在合家团圆与喜迎国庆的欢乐之中,突然收到苏青社长发来的短信:‘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王忠诚院士,于2012年9月30日下午16时8分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7岁。’噩耗来得太突然,简直让我难以相信,更难以接受。王忠诚院士逝世的次日,曾经为王院士的多部学术图书做过责任  相似文献   
57.
神经外科从初创至今,历经了一百多年沧桑岁月,从手术操作发展历程,大致可分成大体神经外科时期、显微神经外科时期和迈向微侵袭(微创)神经外科时期,是国际神经外科承前启后、紧密联系、逐步深化和提高的三个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58.
“杏林春暧”是对医者医术、医德的高度赞誉。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  相似文献   
59.
韩冰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4):69-69
在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医精诚”作了最完美的演绎。他怀着一颗救人济世的热忱之心,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无比热爱的医学事业,用几十年如一日的求真务实态度,为无数病患撑起生命的绿荫;他用执着无悔的奉献精神,在医学道路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华美乐章。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罗其中教授。  相似文献   
60.
初识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著名神经疾病防治专家王文志教授,恂恂平雅、淡泊宁静的气质给人一种沉稳、踏实、平易近人的感觉。随着对王文志主任的了解;一个心系大众、兢兢业业、时时惕厉自己,以预防控制疾病为己任的名医形象愈来愈清晰完整起来。笔者想起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发生的人。然而,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为大众治愈疾病的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