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金鱼"突眼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典型"突眼病"金鱼的眼球、肝脏中,分别分离出E-01和L-01菌,经人工感染试验确认E-01菌为该病的致病菌.该菌菌体大小为(1.0~1.5)μm×(1.5~2.3)μm,革兰氏阴性,无鞭毛;触酶阳性,氧化酶、硫化氢、吲哚、蔗糖、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等阴性.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确定为鲁氏不动杆菌(Acinebobacterlwoff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先锋霉素V、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22.
红罗非鱼"突眼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患“突眼病”的红罗非鱼眼球中分离出RT -E980 1菌 ,经人工感染试验确认为致病菌 .该菌大小为 (0 .6~ 1.0 ) μm× (1.3~ 2 .8) μm ,短杆状 ,单个、成对或链状 ,端生 3~ 4根鞭毛 ,革兰氏染色阴性 ,无芽孢 ,氧化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 ,MR、VP、H2 S反应阴性 ,能在SS、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 ,认为该菌系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种类 .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氟哌酸、环丙沙星、氟嗪酸、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敏感 .  相似文献   
23.
张萍 《海峡科学》2006,(12):33-33
目的 分析眼外伤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近4年住院的166例眼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外伤病例男女之比约为64,多发生在21~40岁的年龄段,致伤性质中破裂伤及钝挫伤占有较大比例.结论 眼外伤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但绝大部分眼外伤是可以预防的,加强眼外伤的预防宣教是减少眼外伤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4.
王泽洪  高汝龙 《自然杂志》1997,19(4):219-223
神经生长因子是近10年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从神经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如神经胚胎发育学、神经生理、神经化学、神经免疫、神经病理和神经药理对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视觉神经生物学如视神经的再生等与神经生长因子的关系,讨论了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状况和眼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儿童弱视是临床眼科的常见病,从1995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23例,明显提高和改变了患儿的视力,有利于此病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26.
27.
光动力学疗法即应用特定波长的光激活光敏感剂治疗人类疾病的一种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肿瘤和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的治疗。在眼病治疗中,光动力学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导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也用于治疗眼内黑色素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症。本将就光动力学疗法的机理及其在眼病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8.
斜视和弱视严重影响视觉发育,是导致儿童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该项目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相结合,从疾病相关结构与功能的各个方面开展研究。开展了国内首个以人群为基础的大样本斜视、弱视及视力发育的流行病学研究,确立了学龄前儿童弱视诊断标准;开展了一系列弱视及视觉发育的基础研究,创新了弱视功能评估方法;从多角度开展了斜视病因学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眼外肌Pulley结构组织学、生物力学和影像学的再创新研究;率先采用分子遗传学、神经影像学和组织学等手段,验证并丰富了CCDDs疾病群的"神经发育缺陷"假说,在国内首创了斜视影像学诊断技术;基于斜视病因学研究成果,创新了CCDDs疾病群、旋转性斜视、高度近视眼限制性斜视、垂直分离性斜视、合并斜视的先天性眼球震颤等复杂性斜视的手术术式;在我国推动了斜视微创和显微手术技术,参与确立了斜视手术技术评估国际规则。在相关遗传性致盲眼病的研究领域定位了一个新的adRP连锁位点,被国际基因命名委员会(HGNC)命名为RP33;首次克隆了SNRNP200基因,并证实其为adRP致病相关基因,提出了adRP的发生是源于SNRNP200依赖的U4/U6解旋功能缺陷的新机制,建立了adRP快速遗传学筛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
白内障是我国最常见的致盲眼病,发病机制不清。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工程中心孔祥银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褚仁远教授等领导的课题组,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  相似文献   
30.
中国早期教会医院中的眼病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835~1876年间中国主要通商口岸各个教会医院编写的医院报告,归纳了这些医院治疗眼科疾病的情况。为了获得全面的认识,尽量利用医院报告中的疾病统计数据结合有关史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部分医院创建的初期,眼科病人的比例很高,随后其他科的病人日益增加;各地病人罹患的眼疾均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其中“眼炎”、结膜炎、沙眼、角膜混浊和角膜白斑最为常见;生活水平低下和缺医少药致使眼病盛行;致盲的主要原因是沙眼以及天花、梅毒、结核和淋病等几种严重传染病的眼部表现;教会医院的常用治疗手段有睑内翻手术矫治、白内障拔除和摘除、人工瞳孔手术以及各种药物治疗。最后分析了传教士医生倾向于建立眼科医院的医学和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