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26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及目的论的视角入手对拉图尔的关系主义的本质进行探析,进而试图阐明拉图尔关系主义的生成过程及机制,并对其关系主义进行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42.
逻辑相对主义观点是指不同的文化也许根据不同的逻辑规则进行推理。来自人类学关于偏远民族的调查引起了是否存在不同于西方逻辑的其他逻辑的争论。以关于阿赞德逻辑的争论为例进行分析,表明争论的缘起在于用西方形式逻辑的视角讨论特定文化的实践推理。从一种非形式逻辑的视角分析阿赞德推理,则引起争论的疑惑点得以解释与澄清。  相似文献   
43.
王海丽 《科技信息》2010,(35):J0144-J0144
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在某些方面带有神秘主义色彩,风水被绝大多数现代人当作迷信而抛弃,从而使蕴涵在风水中的独特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文化相对主义另辟蹊径研究风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最近,在布鲁尔与拉都尔之间发生了一场颇具影响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核心是强纲领的对称性原则与拉都尔的普遍的对称性原则之间的争论。这两种对称性原则的本质不同在于坚持还是消解主体一客体模式,由这两种不同的形而上学标准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相对主义。而争论的双方面临的却是相同的哲学困境。  相似文献   
45.
随着社会建构主义日益被人们所接受,社会建构主义本身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有人认为社会建构主义在方法论上是相对主义的,但库克拉认为社会建构主义也可以形成共识;有人认为社会建构主义是反实在论,库克拉则认为社会建构主义也有自己的实在论;有人认为社会建构主义具有主观主义倾向,而库克拉认为社会建构主义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的解释循环和非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6.
关于管理学科学方法论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论问题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在现代管理学领域内,人们已把“三论”与评论哲学理提并论,并把它作为研究管理学的基本方法论。本文诬蔑科打破这种思维定势。文阐以大量的事实与理性的辩论推理出:具体科学以及思具体科学构成的方法论,总摆脱不了被时代淘汰的命运,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可以立法于方法论的不败之林。  相似文献   
47.
方法论问题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在现代管理学领域内,人们已习惯把“三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提并论,并把它作为研究管理学的基本方法论。本文试图打破这种思维定势。文章以大量的事实与理性的辩论推理出:具体科学以及由具体科学构成的方法论,总摆脱不了被时代淘汰的命运,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可以立于方法论的不败之林。  相似文献   
48.
规范自然主义理论对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L.劳丹(1996)最近观点的发表,规范自然主义再一次活跃于科学哲学的舞台之上。本文通过将这一理论与相对主义作比较,介绍了规范自然主义理论的七个论点,并进一步针对这些论点对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评价、研究范式、科学地位、理论评价等方面的有益启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9.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在哲学上的遗产有三个:一是与逻辑经验主义对科学的形式和静态方面的强调针锋相对,库恩强调科学的具体的和动态的方面,这在他关于常规科学的论述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二是由于库恩的范式概念的多义以及库恩本人对自己论述的哲学后果的意识不够明确,导致库恩的思想容易被引向概念相对主义;三是库恩试图想做但又没有充分展开并且经常被他的读者忽视的一种关于科学发展的进化论的思路.  相似文献   
50.
阐释人类学家格尔兹提出了"地方性知识"这一概念,倡导从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出发,站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以文化持有者的内部视界来矫正那些把知识普遍化和总体化的观念。具体运用到对台湾文化的研究中,就必须移情入景,做到从台湾当地的视角出发,用地方性知识的平等眼光和内部眼光去解读台湾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