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72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116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24篇 |
丛书文集 | 178篇 |
教育与普及 | 22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77篇 |
现状及发展 | 17篇 |
综合类 | 43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79篇 |
2014年 | 211篇 |
2013年 | 219篇 |
2012年 | 262篇 |
2011年 | 334篇 |
2010年 | 314篇 |
2009年 | 324篇 |
2008年 | 400篇 |
2007年 | 327篇 |
2006年 | 275篇 |
2005年 | 280篇 |
2004年 | 266篇 |
2003年 | 238篇 |
2002年 | 215篇 |
2001年 | 243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116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71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40年 | 3篇 |
192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苏婧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36-38
通过统计2004-2008年福建省7所新建本科院校发表的学术论文,可发现论文整体水平上升。但是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成果比例偏低,试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2.
黄宽勇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9,(6):120-123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备受推崇,是管理类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而群体动力论在案例教学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个体行为的方向和强度,除了受到个体内部条件的影响,还受到个体所处的群体环境的影响。在案例教学中,认真扮演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形成民主而积极的群体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按照自由组合为主的原则组成讨论小组,可以搞好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引进恰当的竞争机制,活跃群体气氛;改善单向的师生互动模式,加强多重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3.
本文讨论了带干扰的复合Poisson-Geometric过程的风险模型,得到了破产概率和生存概率满足的积分方程。 相似文献
94.
本文首先对接受美学和等效翻译理论进行了分别介绍,然后分析了二者的共同点一对接受者的关注,继而重点阐述了二者的三个方面的本质不同:理论来源的不同,研究范式的不同和意义观的不同,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尽管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95.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3):F0002-F0002
我们生活在将现代技术应用于人类需求时遇到新的问题,却很少能从人类过去的经历中得到启迪的时代。应该以哲学的睿智重新审视现代技术的价值观,使现代技术纳入人类和谐持续生存发展的价值体系。呼唤人文精神在现代科学技术时代回归,以理性和道德引导现代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现代技术的时代守望人类的家园,是当代最紧迫的事情之一。 相似文献
96.
97.
沈从文带着他的人生体验,真诚地宣叙着他的理想。他的体验来源于个人、民族、人类的生存危机的压迫和这种危机对人的“生命”的毁灭。本文通过分析与综合等方法,探讨了沈从文小说中生命意识的具体表现和深刻内涵。本文分别从“生命之美”和“生命之忧”两个方面分析了沈从文的生存体验在小说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前者是他记忆深处的东西,也是他在“危机”的压迫下的历史回归,展现出“湘西”的“本真”的生存状态,为“拯救危机”找到了重构的资源。后者却从现实出发,揭示了下层人民、都市人的“安宁”即“沉沦”的“非本真”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98.
飞鱼科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我们一般认为它们生活在热带海域,因为那里有适应它们生存的温度,它们通常不容易被捕获。飞鱼可以在水面上十几米的高度向前滑翔,其飞行时速可达到每小时30千米。 相似文献
99.
100.
清末中国报刊对“黄祸”论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国家喧嚣一时的“黄祸”论,中国有近10种报刊作出过反应,一是译载过外国的有关文章,二是发表了若干辩驳和表达联想、感受的作品。由于译作者们受到认识水平和政治立场的限制,前者虽是客观译介,但使人难窥全貌;后者近于人云亦云,未能根据事理详加批驳,在因中外关系而联系到内政时,还表达了若干错误见解,与孙中山先生对“黄祸”论的回应相比,存有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