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8篇
综合类   7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本质直观与形式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分形式直观与本质直观是分析现象学的首要任务,这一区分基于这样的方法论原则:如果一种直观在一个命题蕴涵关系中表达的是前肢与后肢的谓词之间(它们的主词相同)的关系,那么,该直观是本质直观;如果其在一个命题蕴涵关系中表达是前肢与后肢的主词之间(它们的谓词相同)的关系,那么,它就是形式直观。具有蕴涵关系的两个本质之间具有本质必然性关系,而有本质的形式中的诸元素与该本质之间具有普遍必然性关系。  相似文献   
62.
哥德尔与胡塞尔的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德尔(Kurt Godel)自1959年起开始系统研读胡塞尔(Edmund Husserl)哲学并曾给予高度评价,晚年他还向逻辑学家们推荐胡塞尔的著作.本文试图从新近公布的哥德尔手稿所提供的线索,探索哥德尔与胡塞尔现象学产生的共鸣之处以及所以产生共鸣的根源.期望由此出发更深层地理解哥德尔的哲学和科学思想,并粗略地对哥德尔思想在20世纪西方哲学视阈中的地位给出某些理论评价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63.
本文通过对笛卡尔主体主义思想产生的学术背景和所面对的问题域的剖析,深入挖掘了笛卡尔主体主义的思想意蕴。同时该思想有着不可克服的理论困境——先验性、无法弥合的二元论和唯心主义的运思理路。休谟、康德和胡塞尔的质疑逐步消解了笛卡尔的主体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64.
现象学的现象与量子现象的相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的现象与量子力学的量子现象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是,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表现在显现的活动、显现者本身及其演化都属于现象概念。从方法论来看,它们也具有很大的相同性:现象都用“可能性”概念来描述;对现象的全面理解则从基本上相同的自由变更原理和互补原理来展开。  相似文献   
65.
现象学批评自80年代初引进中国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促进文学研究“向内转”,使文学本体论终于浮出历史地表,推动文学与审美意识联姻,以及发掘我国古代文学遗产等方面,皆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6.
黑格尔和拉康是分属两个时代的哲学巨匠,两不论在风还是在思想的基本立义方面都风格迥异。但是正如法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学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同时代的拉康同样也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特别是早期《精神现象学》时的黑格尔。但是传统献更多强调两在“主人—奴隶”辩证法的继承性,而忽视了精神分析学和哲学在基本动力学概念上的类似性。因此本试图通过《精神现象学》中的“欲望”概念和拉康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概念“欲望”的对照,来澄清黑格尔和拉康的同异,并以此管窥精神分析和哲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7.
本文通过分析黑格尔两个不同的现象,说明在认识论领域,现象必须与本质既对立又统一,以消解康德的物自身。但其最终的根据却是绝对知识。沿着精神现象层层推进,我们会达到绝对知识,在之中实现实体与主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68.
现象学是理解涉身认知交互本质以及建构相应交互哲学的重要进路。当代美国哲学家肖恩.加拉格尔通过建设性地解读和利用现象学为我们探索交互认知和建构交互哲学提供了重要启示。加拉格尔从方法上廓清了一种建设性现象学的存在,建构了一种基于现象学的整体涉身性理论框架,尝试通过整体涉身性框架对认知科学研究进行了科学解释,并且透过交互主体性互动理论展示了一种可能的交互哲学。他的探索既具价值又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69.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主要面对《词与物》最后提出的"人之死"这样一个问题,福柯认为"人之死"是尼采的"上帝之死"的伴随事件。福柯指的"人"是欧洲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的所谓资本主义大写的"人",资本主义的一般主体性。法国大革命给欧洲带来了一种主体性,欧洲现代史就是这个主体性的历史。法国大革命成为福柯《知识考古学》思考的中心事件,法国大革命在福柯的文本中是隐匿的。  相似文献   
70.
现象学方法可以引领我们更为恰当地进入人的发展——这一马克思哲学的主要问题域。首先,作为人的独特存在方式,实践所具有的"活动……出来"的品格,使人的发展得以可能。其次,实践"活动……出来"的品格使"社会"作为人的存在的敞开前来照面,实践辩证法成为人的发展的历史中介。由此,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成为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人与其社会关系的和解也随之成为人的发展的判别尺度。最后,"分工"作为人的存在分裂的历史形式,具有鲜明的哲学意蕴。它在推动人的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的异化命运。消灭自发形成的分工,是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