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8篇
综合类   7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1.
在媒介变革与大众文化的对话中,影像的叙述兴趣逐渐发生了改变——身体逐渐“可见”已成为当下具有共识的现象。一方面,影像的生产与接受体现出对直接的、具体的与纯粹的身体经验的关注,影像身体的物质属性被不断地认识;另一方面,影像身体的物质性转向呈现了现代社会的情感联结方式。技术加持下影像记录的主体数量不断增多,“大多数”的身体在影像中作为“主体”而非“他者”得到显现。影像生产呈现“身体”与“话语”的互动过程,要求我们从具体的身体现象出发理解当下的文化现象,从“具身认知”的角度阐释当下影像身体的转变趋势,从感知经验层面把握在触感中生成的意义与情感。  相似文献   
112.
在对熟练行为与专长的研究中,习惯主义者认为专家投入一种沉浸式应对,反思性介入会影响技能和专长发挥,而理智主义者认为心智的反思性控制对于提升技能和专长必不可少。经验研究表明这两种观点往往相互交织,并构成一个连续的谱系。“心智性反思控制”和“身体性的自动性”的二元论无法解决“动态界面问题”。在此二元对立之间存在着一个广阔的、尚未充分发掘的领域,即习惯领域。立足于对习惯的有机主义和现象学解释,尤其是基于梅洛-庞蒂的心身辩证法,可以发展出一种奠基于身体自动性之上,但同时又具有内在智能性的习惯概念,这种习惯概念可以阐明熟练行为与专长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3.
数学直观被胡塞尔视作最高级的范畴直观,它所带来的明见性既是确然的,又是确实的。这似乎意味着数学直观是必然正确的。但另一方面,胡塞尔持有一种数学柏拉图主义,而这又要求数学直观是可错的。为解决这一矛盾,数学明见性,从其确实性维度,必须借助于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被理解为非完全确实的;而从确然性维度,它应被理解为是由主体经验所建构的,依然受到主体可设想能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4.
人工智能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从机械化向智能化、从机械控制向虚拟控制、从信息显示向体验交互、从工具属性向它者关系等的演变路线,这些变化呈现了人、技术与世界的关系演变历程,分别体现智能具身关系、智能解释关系、智能背景关系与智能它异关系。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意向弧是人工智能意向性发展的主要趋势,包括功能意向与交互意向两方面。从外部空间来看,智能具身关系与智能解释关系分别体现了人工智能在主体功能意向和客体功能意向方面的逐步增强。在智能具身关系中,人工智能通过与环境的实际互动来实现更高级的知觉、认知和行为功能,从而强化了作为主体的意向性。而在智能解释关系中,人工智能致力于更深入地理解客体,包括外部世界和其他智能体,从而使客体功能意向得以提升。从内部空间来看,智能背景关系与智能它异关系体现着人工智能交互意向逐渐深化。研究意向弧的演进路径有助于揭示未来人工智能意向性发展的主要趋势,更好地预测和防范由人工智能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确保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5.
窦红梅 《甘肃科技》2016,(23):70-73
课堂教学是一个立体的、多维的发生,它所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个单纯的、静止的画面。当我们描述某一方面或者是某一个点、某一个片段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同时忽略了其它情形的发生,而它们确实在那里同时发生着、存在着。由于侧重点、视角的不同,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表达的影响因素描述和研究的着眼点也有所不同。基于以上理解,本文试图以现象学的视角,从五个维度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表达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和分析,来探究课堂教学中诸多因素是如何影响着教师的情感表达,为教师培训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1):104-108
胡塞尔对科学的反思和批判是科学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构成了胡塞尔科学哲学的内核。它与西方标准科学哲学之间不仅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在思想上有着针锋相对的交锋。一方面,胡塞尔严厉批判了实证主义"残缺不全的"科学观、抽象素朴的理性主义以及"砍掉哲学头颅"的哲学观;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表现出思想根源上的同源性、哲学探究的严格科学性,以及以数学与逻辑作为哲学探究出发点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117.
人种学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人种学研究是运用现象学哲学方法论,借鉴教育人类学学科体系的研究方法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和模式,在西方兴起已逾百年,但其传入我国,被我国学者接受还是近十多年的事,在我国有关这方面的专著和论文甚少,但是由于它的自身特点,在教育科研中可以起到其他方法无法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8.
在现代社会中设计正成为人的生存方式,设计理念的转向已势在必行,以何种视角来分析设计问题是当代设计师所必须面对的。而现象学以其独特的视域,为相关设计理论研究从设计产品的对象性存在转向设计与人存在经验及生存智慧的关联上,敞开了现代人的生存经验。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设计现象学研究的论述,指出目前设计理论研究的缺失,从而尝试为中国当代设计理论研究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9.
铜镜在中国古代主要是人们用来照面饰容的器具。古代铜镜工艺源起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齐家文化,至清玻璃镜普及后退出历史舞台。它既是实用器具.又是具有审美特征的工艺品。在现象学这一视域中,对古代铜镜工艺展开审美观照.使之去蔽,一个它所关切的生存世界才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20.
胡塞尔认为,实证科学方法作为一种纯粹技艺的扩张,排挤了科学本身应有的意义,他提出“生活世界”的思想,以寻回科学的意义基础。生活世界对于科学以至整个人类认识的积极意义有待于更深刻的发掘,本文从对量子思想史的分析中指出,现代科学理论发生了数学意义、物理意义以及感性直观意义的分裂,其结果是我们失去了对科学的世界图景的直观理解,这也正显露出实证科学对关于人生意义、目的等根本问题的漠视。生产世界对于我们存在方式的规定性,仍然在启迪我们洞明包括科学在内的人类认识中的众多困惑,引起我们达到在历史目的中的完全的自我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