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7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45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徐民桢 《科学》1996,48(1):27-29
  相似文献   
132.
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单抗细胞株,共获得68株稳定分泌PSA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并对其中与总PSA(t-PSA)反应的12株进行了详细的免疫特性鉴定.  相似文献   
133.
将1个从棉花中分离的新的启动子ACT E3插入质粒pBI101,ACT E3与GUS基因融合,构建成pACT E3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ACT E3/GUS融合基因导入烟草。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表明,在ACT E3启动子控制下,GUS基因仅在叶片及茎等组织中特异表达。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 F-PSA/T-PSA 比值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8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487例和健康体检者188例的血液样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检测血清中 T-PSA、F-PSA 浓度,计算F-PSA/T-PSA 比值,比较 T-PSA、F-PSA 和 F-PSA/T-PSA 比值在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的 T-PSA、F-PSA、F-PSA/T-PSA 的比值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前列腺增生组相比,前列腺癌组的 T-PSA、F-PSA、F-PSA/T- PSA 的比值差异也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T-PSA 在4.0~10.0 ng/mL 时,与前列腺增生组相比,前列腺癌组的 T-PSA 差异无显著性(p〈0.05),F-PSA 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 F-PSA/T- PSA 比值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PSA 可作为前列腺癌筛选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当 T-PSA 在4.0~10.0 ng/mL 时,F-PSA/T-PSA 用于筛选前列腺癌优于 T-PSA,选择0.15作为 F-PSA/T-PSA 的临界值对前列腺癌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35.
人血清白蛋白(HSA)是人类肝脏功能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旨在发展一种具有高度种属特异性和灵敏度的H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HSA-CLIA)定量检测方法.通过HSA免疫小鼠,制备了6株HSA鼠单克隆抗体;使用间接化学发光检测(Indirect-CLIA)和West blotting检测方法评价单抗对HSA的反应活性;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HC)和West blotting检测方法评价单抗的种属特异性;选择最佳的包被抗体和检测抗体配对;确定HSA-CLIA的定量线性和范围.West bloting和IHC方法中,4F5和5D2抗体反应性最强,且不与小鼠、大鼠、牛、兔、山羊、猴、鸡等常见实验动物血清白蛋白交叉反应.以单抗5D2配合单抗4F5建立的HSA-CLIA,线性范围达到122~31 250pg/mL,可适用于多种样本的HSA定量检测.本研究发展的单克隆抗体和检测方法为HSA的特异性检测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建立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用于临床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患者病情的监测和预后.方法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LELA)采用辣根过氧化酶(HRP)-鲁米诺竞争法.结果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01μg/L,在0.5~80μg/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CLEIA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批内、批间与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0%,4.97%和4.93%.在血红蛋白浓度<2.4g/L、总胆红素浓度<342μmol/L、甘油三酯浓度<9.9mmol/L时的干扰率无临床意义.与放射免疫分析法有较好的相关性(r=0.9472).结论CLEIA法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能及时有效地满足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需要,有助于进一步对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相似文献   
137.
<正>生物转化是指利用全细胞或提取酶作为催化剂将底物转化成目标产物的过程.与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相比,生物转化的方法可以在低污染、低能耗、高特异性的条件下进行,它可以替换多步化学反应成一步酶催化反应或是引入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所以目前广泛应用于有机溶剂、聚合物材料、医药工业中间体、有机化学光学对映体、抗生素、维生素等重要工业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8.
回顾性分析兰州地区秋季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总IgE)及19种吸入-食入组过敏原检测结果,总结该季节AR患者血清总IgE阳性检出率及主要过敏原种类,为AR患者的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选取2017年8月1日-2017年10月31日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耳鼻喉科的AR患者52例,检测血清总IgE和19种吸入-食入组特异性IgE(sIgE)抗体水平.52例AR患者年龄区间为13~56岁,高峰期为24~41岁,总IgE阳性患者41例(78.85%),吸入-食入组sIgE过敏原阳性患者46例(88.46%).常见吸入性过敏原中,户尘螨为最主要的过敏原,其次是苋和混合草,再次是霉菌组合和树花粉组合,分别占AR患者的57.69%(30例)、19.23%(各10例)、11.54%(各6例).食入性过敏原中,牛奶、蟹和腰果为主要过敏原,分别占AR患者的13.46%(7例)、9.62%(5例)和3.85%(2例).兰州地区秋季AR患者以青壮年为主,户尘螨、苋和混合草为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牛奶、蟹和腰果为主要食入性过敏原,AR患者应注意提前防护.  相似文献   
139.
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的单纯基因治疗或单纯肿瘤特异性增殖病毒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都无重大突破.本文提出一种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新策略(targeting gene-virotherapy of cancer),即将基因治疗与病毒治疗各自的优点结合起来,取得的疗效比上述任何单一的治疗都好.实验所用的载体是改造过的腺病毒ZD55或hTERT-Adv,但单用一个基因还不足以完全消灭实验动物的肿瘤,因此进一步采用双基因治疗方案,即targeting dual gene-virotherapy of cancer.如果两个基因选择恰当,当它们有协同效应或互补作用时,如Trail与K5,Trail与Smac,则基本可以全部消灭实验动物所荷肿瘤.此外,要取得癌症治疗的好结果,靶向性也很重要,故一种新的双靶向病毒调控-双基因的癌症治疗策略被创造出来,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申请了专利.无肠腺病毒为第三代腺病毒载体,它容量大,可克隆入很大的基因,又无免疫原性,可长期使用,如将前面各种良好肿瘤治疗策略结合运用到无肠腺病毒载体中,一定会构建出最好的肿瘤治疗方案,会使肿瘤治疗取得极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0.
为满足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在基层和个性化诊疗使用需求,开发了一种免泵式微流控芯片和电化学检测生物医学传感器系统,配合免疫传感器完成了对过氧化氢和前列腺癌标志物的快速检测。系统利用改性处理后聚二甲基硅氧烷芯片通道内毛细作用力,自泵式完成待测试剂混合和流动,采用微型便携式检测设备控制输入信号并通过微电流检测电路设计读取传感器上电流信号,实现快速自动化检测。实验验证了三电极检测电路输出电位稳定,误差不超过1%;通过对双氧水浓度检测实验证明了该检测体系对浓度变化电流动态响应特性良好,输出稳定;检测系统配合生物传感器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进行定量检测,检测限为1 ng/m L。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利用电化学免泵微流控传感器进行前列腺抗原的检测,本体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系统有望与多种电化学传感器结合用于多种检测物质的快速智能化POCT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