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涛  奉杰  宋浩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2):206-212
生物资源养护是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最核心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有关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的理论基础较弱,制约了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技术进步。本文将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分为资源恢复工程和保护管理工程两部分。资源恢复工程包括增殖放流和自然增殖,强调了增殖放流活动应该有利于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优化,增殖放流前应该进行增殖潜力评估;自然增殖应该注重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机理研究与重要经济动物产卵场恢复技术研发。在保护管理工程部分,重点论述了栖息地修复与保护、生物资源调查与监测、生物资源评估与预测、生物资源科学采捕四部分内容。最后,作者提出了我国海洋牧场生物资源养护的建议与对策,包括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协调好生物资源-修复设施-海洋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多学科交叉合作、加强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合作。  相似文献   
32.
在欧亚草原区,建设草原围栏将草原围成家畜放牧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草原围栏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却鲜为人知.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青海湖流域草原上的普氏原羚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列为濒危级物种.为了探索草原围栏对其行为和栖息地面积的影响,笔者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在建有围栏的区域内,普氏原羚昼间活动距离平均值为5081±1187m(湖东-克图分布区)和4110±912m(元者分布区),远远低于无围栏分布区中普氏原羚的昼间活动距离7223±546m(快尔玛分布区);(2)在建有围栏区域内的普氏原羚采食周期比无围栏生境中的短;(3)普氏原羚沿围栏行走的频次比例达81%;跳越围栏的行为频次比例为1.2%,从围栏底部钻过围栏的频次为17.8%;(4)建立围栏后,湖东-克图和元者分布区内普氏原羚的活动范围分别缩小为建立围栏前的20%和6%;(5)围栏降低了普氏原羚逃离天敌的能力.在元者和湖东-克图,直接被围栏挂住死亡的比例为5%,或因围栏限制了逃避天敌的能力而导致普氏原羚被狼捕食的比例为15%~20%.由此可见,草原围栏不利于普氏原羚生存,建议加强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家畜牧场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33.
我国南海的离岸岛礁以珊瑚礁生境为主。珊瑚礁在提升海洋生态资源和维护我国海洋国土权益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南海珊瑚礁生境和资源严重退化,威胁着渔业资源、海洋环境以及国土安全。现代化的海洋牧场被认为是实现南海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模式。珊瑚礁生境与资源的修复则是热带岛礁型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基于此,本文整理了珊瑚礁生境与资源修复的技术方法,详细介绍了珊瑚礁生境构建框架生物造礁石珊瑚的有性繁殖、断枝培育、底播移植等技术方法以及珊瑚礁其他特色生物资源人工放流技术,并提出了在珊瑚礁生境与资源修复中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4.
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是我国重要的湿地资源,也是内陆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大水面自然增殖管理和人工放流增殖管理的方法,并通过江苏傀儡湖和湖北牛山湖等综合管理实例,展现了通过群落调控达到大水面生物多样性恢复与资源高效利用的效果,旨在为我国建立系统且精准的大水面生态渔业管理体系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大水面渔业从网箱、网围、网栏等集约化养殖方式向牧场化的生态渔业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35.
 中国是海洋大国,也是海洋水产品消费大国,海洋渔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们对海洋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海洋生态系统压力不断增大。如何解决全球渔业资源减少与对水产品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海洋食物持续产出与海洋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建立海洋渔业发展新模式,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海洋牧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已经引起政府、社会、特别是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从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了为什么要建海洋牧场、在哪里建和如何建等方面的问题,涉及对海洋牧场内涵的理解、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关系、海洋鱼类的生活习性与海洋牧场构建之间的关系等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6.
放牧场与割草场群落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7.
“大连市农(水)产品深加工产学研联盟”2007年5月10日在大连工业大学揭牌。副市长戴玉林在揭牌仪式上希望高校、企业能够以联盟为基础,提高农(水)产品的科技含量。让大连“不仅有关味的海鲜,也有高科技的深加工海产品”。  相似文献   
38.
在分析我国海洋牧场发展趋势和海域使用管理需求的基础上,从海洋牧场用海类型判定与用海方式界定、用海选址、用海规模与结构控制、海域使用论证与用海审批、海域使用金征收与监管等方面,对当前我国海洋牧场用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明晰海洋牧场用海管理思路,为我国海洋牧场海域使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与健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以智慧牧场为研究背景,针对羊舍在接羔保育期间对环境温度、湿度、气体浓度有较高要求,设计了圈舍环境测控系统。由于在接羔保育期间有害气体增多,为减少仔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对气体浓度进行控制时,会对圈舍内的空气温度、湿度造成干扰。因此,本文采取前馈—反馈控制,来达到及时调节的目的。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合理性,可以给羊只创造更加舒适的生长环境,使羊快速、健康地生长。  相似文献   
40.
薮犬生息在巴拿马东端至南美大陆中部的广大地域内。近年来,薮犬的生息地被急剧开拓成农田及牧场等。另外。横穿薮犬生息地建设了干线道路和铁路。由于生息地消失和生存环境恶化,导致薮犬的数量减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