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5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108篇 |
教育与普及 | 26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5篇 |
现状及发展 | 10篇 |
综合类 | 10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95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76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随着电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参数的提高以及自动化装置的更新换代,热工自动控制水平也在不断发展与提高。热工自动化是指利用各种自动化仪表和装置或系统对热工生产过程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使之安全、经济运行的技术。热工仪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测量计量器具,所以探讨计量自动检定技术在热工运行中的应用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3.
加强电厂的数字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在电力企业的当务之急。本文全面介绍了目前我国电厂在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重点方面就今后电力企业数字信息化昝设提出了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4.
火电厂输煤系统模糊统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目前国内已有的燃煤计量系统普遍存在着计量模型粗糙、系统通用性不强、计量精确度不高的缺陷的问题,以萧山发电厂输煤程控工程为背景,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计量系统。本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特别是现有的电子皮带秤计量装置,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采集电子皮带秤的计量脉冲,再结合加仓过程中相关设备的状态,进行合理的判断、处理,以此来实现燃煤分炉过程的准确计量。为提高系统计量的精确度,将模糊理论运用于燃煤计量算法。利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概念,可以更好地描述输煤的实际过程,尤其是在状态发生切换时刻的燃煤分配过程。仿真计算证明这一方法是有效而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55.
56.
电厂普及智慧安全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升日常运营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笔者以国内某电厂的智慧安全管理系统为例,结合多年来的电厂工作经验,对智慧安全管理系统在电厂日常运营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拓展智慧安全管理系统在电厂的应用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7.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循环用于燃煤发电系统时,由于循环流量大,锅炉内将产生超大压降,大幅降低循环效率.本团队前期提出的基于1/8减阻原理的分流流动模式能够解决以上问题,同时使锅炉换热面成为模块化设计.当对锅炉换热面模块进行布置时,存在两个核心难点,一是由于sCO2入炉温度高,换热系数低,炉膛内冷却壁极易超温;二是s... 相似文献
58.
我国是以火电生产为主的电力生产大国,火电生产主要是以燃煤发电为主,而电力生产所产生的废物主要是以灰、渣为主,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灰、渣产生量也将进一步增加,这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也会影响到火电厂的连续运行,因而输灰系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对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59.
煤在我国处于基础能源地位,发展变革性燃煤发电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与超临界水蒸气朗肯循环相比,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具有效率高及系统紧凑等优点,是未来动力循环的发展方向,但S-CO_2燃煤发电面临循环构建、锅炉压降及烟气余热吸收等关键难题.为此,本文发展了热力学、CO_2流动传热及烟气余热能量分布综合模型,研究了S-CO_2再压缩/再热燃煤发电系统热力学特性,首次发现热效率曲线对于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出现交叉,进而提出了S-CO_2循环采用一次再热或二次再热的筛选准则.针对锅炉烟气余热吸收问题,本文通过揭示主蒸气温度和压力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调节主蒸气压力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吸收烟气余热,但受材料耐压极限所制约,因而本文在S-CO_2再压缩/再热循环基础上,引入烟气冷却器,以解决烟气余热吸收问题,给出了烟气冷却器与热力系统间的最佳集成模式,所构建的燃煤发电系统热效率达50.82%,锅炉效率达94.43%.本文为发展S-CO_2燃煤发电系统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