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9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跻春台》成书于清代光绪年间,为中国古代最后一部话本小说.同时,《跻春台》还是清末川刻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在话本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与方言学领域,从文学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研究的著述凤毛麟角,大多只对版本研究稍有涉猎.从文学、伦理学视阈下对《跻春台》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对于更好地把握话本小说的发展脉络,拓展话本小说的研究视域,丰富清末川刻话本小说的研究内容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四川猪鬃产业发展始于19世纪末期。1891年,英商立德乐入川创办第一家猪鬃加工厂,开启了四川猪鬃开发的历史。外国洋行对四川猪鬃的最初开发先后经历了英商立德乐、英商隆茂、日商新利等时期。洋行对四川猪鬃业的开发,使四川猪鬃业从无到有;猪鬃外贸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四川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相似文献   
83.
清末民初出国留学人员日渐增多,这其中尤以留日和留芙为最甚,形成了留日和留美的热潮.留日始于维新运动,盛于清末"新政";留美始于洋务运动,盛于"庚款兴学".对这一时期留美和留日热潮的成因、留学渠道及生源质量、所学内容与学习效果以及留学人员归国后的影响加以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者虽然各有特色,但对中国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4.
新军的最终背离与新军知识化程度的加深有着密切关系。正是由于大量知识分子的加入,新军官兵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便利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宣传鼓动;随着新军官兵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社会状况和清政府的统治会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怀疑,从而加速了与清政府离心离德的进程,而转向反清的革命阵营,成为清王朝统治的对立方。  相似文献   
85.
自清季赵尔丰奉命治边,实施改土归流开始,西康始出现师范教育。赵氏在西康以“兴学”为“收拾边地人心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师范教育。短短几年问,西康师范教育从无到有,蓬勃发展,遍及西康各地。民国始肇,西康师范陷入沉寂,几乎被摧毁殆尽,虽然历时甚短,但其对西康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仍然不容忽视。一方面新式学堂广泛建立,受教育者增加,边民素质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民族间交流进一步加深,维护了边疆稳定。其历史经验、成效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86.
白话文运动是中国现代性在语言上的集中体现。“文”指书面语,“话”为口头表达,在清季民初的历史语境下“国语”则更多地带有了国族认同的意义。目前为止,从国语想象层面对其进行爬梳的文章尚不多见。文章在国语想象的视域下,再次梳理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中的“文”“话”之争,以探讨中国现代性道路上的反复与尝试。  相似文献   
87.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地区发生过一次规模宏大成效显著的禁烟运动,无论是社会民间团体还是清朝统治阶层甚至外国侵略势力,参与到禁烟运动中.直隶禁烟运动所以取得不错成绩,与晚清实权人物、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8.
张之洞是晚清时期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位关键人物,其特殊的出身经历、个性特点和积极参与洋务运动的"治军治民"的实践经验,使得他总结出一种不同于传统清流派、顽固派、洋务派以及激进维新派的独特而稳健的改革思想。这种稳健改革思想初步形成于《劝学篇》中,其后又在《江楚三折》里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进而上升为清末新政前期的主导性改革思想,最终推动了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张之洞的例子亦表明,儒家思想仍富有极强的求新求变的适应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89.
清末民初的京味儿小说集中展示了清王朝衰亡之后京城的巨大变化。这些作品讲述了作为北京人口主体的旗人命运所发生的重大转折,记录了北京这座城市在政治的漩涡中演变出的种种混乱不堪,犹如一座"人间地狱"。而作品中八大胡同的着重书写,成为认识当时社会文化的一面凹凸镜,让我们看到了老北京历史文化记忆中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90.
清末十年,各地抢米风潮层出迭现,以往史学界多关注长沙抢米风潮,而其它众多抢米风潮却未予足够的关注。就时空分布而言,清末抢米风潮多发生在灾害频仍的1906-1907年和1910-1911年,其中江苏、浙江、安徽是事件多发区域,且尤以省会、府县治所为重;就特征而言,由于所处时代的新旧杂糅,清末抢米风潮表现出低质性、被动性的特征。一个世纪后的今天,重温、反思这段历史仍有其重要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