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8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科技潮》2010,(5):8-8
日前,英国科学家确定,麦克诺特彗星是迄今为止最大彗星的“候选星”。伦敦大学学院马拉德空间科学实验室的格雷恩特·琼斯博士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RAS国家天文学会议上,详述了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赵芳 《科学之友》2009,(8):16-16
夏日的夜晚繁星满天,透过望远镜,在那一片星海中,可以很容易认出不同形状的彗星,觉察到它们那变化无常的"尾巴",也许正是这条"尾巴",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13.
从古时候起,彗星就已经引起人类的关注和敬畏。有很多书列举出了历史上的彗星,但是都没有很详细的描述过那些大彗星的具体信息和形成原因。本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描述了历史上每次大彗星的详细情况,涵盖时间范围非常广,从公元前631年观测到的彗星到2006年的麦克诺特彗星。除此之外,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和博学的知识把彗星的相关知识解释的非常清楚,包括什么是彗星,如何出现以及出现后如何变化等。  相似文献   
14.
卢韦华琳 《科技信息》2013,(5):463-463,488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推测对案件发展有重要意义,但至今仍难以准确推测。彗星试验(comet assay)技术是近年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检测真核细胞DNA损伤的方法。本文着重对彗星试验技术在PMI推断中的原理和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法医学实践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2005,(8):62-62
璀璨3.7秒人类与彗星首次激情相撞7月4日,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出的370公斤铜质撞击器,犹如一颗飞驰的炮弹,按照科学家预计的时间,准确撞击了华盛顿市般大小的坦普尔1号彗星,在太空绽放出宝石光芒一般绚烂的“焰火”,人类首次“人造天象”奇观大获成功。整个撞击过程持续了3.7秒。“实践七号”卫星成功发射7月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实践七号”科学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据悉,自1971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实践”卫星以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了7种型号的“实践”系列卫星,…  相似文献   
16.
太阳帆是一个美妙而直观的概念。太阳和其他诸多恒星一样,每时每刻都向外辐射出巨量的光子以及强大的带电粒子流,这种从太阳发出的辐射和粒子流就犹如大海中一股强劲的风,对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造成不小的压力。这些太阳风造成彗星的尾巴永远是背离太阳的。另外强劲太阳风也正不断让缺乏磁场保护的金星损失大气。然而,太阳风就像地球上大海中的海风一样,可以让我们扬帆远航。尽管听上去太阳帆这个词多半出现在科幻作品中,但实际上这  相似文献   
17.
18.
李中元 《科学通报》1990,35(13):1001-1001
Ⅰ型彗尾作为管状等离子体柱体浸没在太阳风等离子体之中。两类等离子体由切向间断面分开,其自由边界面不断经受着K-H不稳定性效应,由此导致了彗尾中的螺旋状结构以及相应的波运动。一些文章,已运用线性理论进行了分析,但是“非线性演化过程”对扰动波  相似文献   
19.
20.
《汕头科技》2007,(1):33-34
一、“星尘”号成功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 装有彗星尘埃样本的美国“星尘”号飞船返回舱,2006年1月15日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降落。这是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首次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星尘”号飞船于1999年2月发射升空。2004年1月,该飞船近距离飞过“维尔特二号”彗星时,飞船上的尘埃采集器成功捕获到彗星上百万个物质粒子。“星尘”项目的科学家对最初的样本进行了分析。这可能把人们对彗星以及整个太阳系历史的认识向前推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