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9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4篇 |
丛书文集 | 11篇 |
教育与普及 | 1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01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4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传统民主政治理论将公众参与的范围局限于人类的理论和话语能力,而忽视了公众参与的物质层面。相比之下,STS的“实践转向”和“参与转向”关注到物质实体被赋予政治能力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影响,但也只是停留在一种经验化的物质政治模式。鉴于此,马雷斯提出一种直接借助由物质实体、技术和环境所组成的参与装置来运作的公众物质化参与,从而在尊重公众话语参与能力的前提下,聚焦于公众日常的物质实践,最终突出参与装置作为民主政治参与者的显在作用及其内含地规范性力量。因此,公众物质化参与推动了公众参与的重新分配和参与空间的再组织,从而实现了公众参与由经验化向实验化的过渡,这为促发更多可行性的实践方案建立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32.
本文研究了新星爆发和中国干旱的关系。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新星爆发是中国发生严重干旱和大旱的一个重要根源。具体内容有三点。第一,新星爆发是20世纪中国全部10个最严重旱年的一个根源。第二,最亮视星等3等及更亮的新星爆发后,中国都要发生严重的干旱。这种严重的干旱绝大多数要连续两年,时间多数发生在新星爆发后的第2年和第3年。第三,最亮视星等3等及更亮的新星爆发后,黄河流域都要发生严重的干旱,时间是新星爆发后的第2年或第3年。新星爆发引起中国干旱的程度和最亮视星等有关,大体是新星越亮,引起中国干旱的程度也越重,但并非严格的正比关系。超新星也是引起中国干旱的根源。本文指出,古人畏惧异常天象、害怕它引起自然灾害的观点是正确的,不应被指责为迷信。本文的发现为预警我国今后的大旱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3.
饶祖天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5,(4)
朱嘉探究人性的生成问题,主要持四种观点:天赋人性论、人性与物性同源论、理气相兼生成论和父母中介论。这涉及到性与命、性与理、人与物、天与人、理与气等问题。朱熹的成性论与构性论、复性论相结合,构成其人性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34.
35.
36.
针对作战模拟对人类行为表示的准确性要求,建立真实反映战场行为的组织模型是非常重要的。根据需求分析和已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本体论的组织建模方法,阐述了该组织本体的构建原则,并从组织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两个方面定义了相关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一阶谓词逻辑描述了该组织本体的形式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建立起用于实体的组织模型,使得实体行为可以反映实际战场行为,且能够保证组织本体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37.
简单性与复杂性关系三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体论维度而言,简单性与复杂性都具有客观性,复杂性渐据优位;从认识论维度而言,事物兼具简单性和复杂性,二者比较而存在,具有相对意义;从方法论维度而言,把握世界应坚持奥卡姆剃刀原则,因简单性更符合主体的认识需要。 相似文献
38.
复杂系统研究与本体论的复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讨论了复杂系统研究的若干本体论问题。指出,由于复杂性研究和系统科学在方法论上建立起从具体科学到哲学本体论的连接桥梁,所以它就推翻了上个世纪旷日持久的哲学上的拒斥形而上学运动,恢复了本体论在哲学中的地位。同时,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研究还为过程哲学、突创进化论哲学、过程机制研究和广义目的性与广义价值论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论点和论据,使本体论哲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39.
本文针对张海明同志文章中的一个观点:即认为刘勰论文“受玄学本体论影响”进行商榷.分别从刘勰对玄学的态度,《文心雕龙》的体例结构、《原道篇》的具体内涵,刘勰是否属“缘情”派,刘勰对“才性”问题的认识等方面表明笔者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