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载体,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打破了时空限制,也使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42.
马尔库塞和海德格尔都对现代技术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及其对人的全面异化进行过深入研究,前者最终陷入绝望,而后者为对抗现代技术的统治,先是积极参与纳粹暴政,战后又极力抹杀正义与邪恶的界限并最终导致消极的听天由命态度。从两位思想家的困惑和教训中,我们可以充分看到应对现代技术统治之困境,从消极方面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43.
张健 《世界知识》2020,(19):44-45
8月9日,白俄罗斯举行总统选举,卢卡申科再次当选连任。随后,白国内发生大规模示威游行,并发生暴力冲突。面对白国内政局变动,欧盟既想借势鼓动“民主化”,一举“拿下”白俄罗斯,又担心过犹不及,遭到反噬,引发更大危机。  相似文献   
44.
"暴力美学"是电影拍摄中一种由杂耍蒙太奇发展出来的技巧论形式美学观念.常因镜头过于血腥暴力,给观众带来理解的难度.通过对"暴力美学"形式感的解析.阐释"暴力美学"所负载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作用,分析日本的"暴力美学"电影<大逃杀>的主题:对人性的弱点投以最大的同情和悲悯;同时.还极力刻画人性的温存,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45.
司庆洛  周建华 《科技信息》2009,(32):268-26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近几年CBA屡次发生球场暴力事件的现象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引起这些暴力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求为规范和完善联赛秩序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6.
美国华裔文学和非裔文学中都有大量的性别暴力描写,其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少数族裔反抗白人霸权的反话语,是从边缘向白人中心的挑战。非裔文学中的性别暴力描写反映了黑人女性受到的压迫,控诉了白人种族主义。以赵健秀为代表的华裔文学中的性别暴力描写,只是一种虚构和“臆想”,试图颠覆所谓华裔模范族裔的神话,但是这种性别暴力指向的是白人女性,最终达到的效果只是印证白人主流的“可怕逻辑”。  相似文献   
47.
刘婷  苏丹 《科技信息》2013,(14):188-189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媒体作为最主要的传播载体,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客观、真实的媒体语言会强化其社会传播的效果,措辞不当的媒体语言则会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当下体育新闻报道的"语言暴力"现象突出,已成为媒体语言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软性伤害。  相似文献   
48.
试析体育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分析了人类攻击行为的基本理论和体育运动攻击行为的成因,提出了减少和消除体育攻击行为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9.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中被害人自杀的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一般归入"致使被害人死亡"调整。客观归责理论是对以"条件说"为轴心的归责体系的限缩,无论根据"规范保护目的理论",还是"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都倾向于不将被害人自杀的结果归责于行为人。但这一结论在我国不能不假思索地加以套用,考虑到社会公众的接受程度和司法实践的做法,客观归责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将被害人自杀结果归责于行为人有一定道理。在我国,可以适用类型化的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50.
波德里亚宣称"景观社会"已经终结,代之而起的是一个"超现实"与"超美学"的"类象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主体消失了,一切都是"类象",所有区分和界限都被"内爆"了。今天的政治、社会、历史、经济等全部日常现实都吸收了超级现实主义的仿真维度,到处都沉浸在丰盛的"美学"幻觉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