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05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32篇
教育与普及   16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21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421.
报道了一个新型一维的多核锰的配合物{「Mn(μ-maleate)(phen)(H2O)2」.2H2O}n(Ⅱ)(Phen邻菲罗啉,μ-maleate为马来酸根桥)的合成、元素分析、晶体结构、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Ⅱ)是通过马来酸锰与邻菲罗啉在乙醇的水溶液中制得的。其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0.8119(1)、b=0.8157(1)、c=1.3632(1)nm、α=99.08(1)、  相似文献   
422.
Na24P2Mo22O83的固相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固相反应法,由Na4P2O7.10H2O、Na2MoO4.2H2O和MoO3合成了新型杂多酸盐配合物Na24P2Mo22O83,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分析手段确证,新配合物属正交晶系,晶胞参数a=1.4774 nm,b=1.1896 nm,c=1.1042 nm,属D42-P212121(No.19)空间群.  相似文献   
423.
合成了 1 -苯基 - 3-甲基 - 4 -苯甲酰基 -吡唑啉酮 - 5 (HPMBP)合钴 (II)化合物 ,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 ,用 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 / c,a=1 1 .2 5 9(4) ,b=1 4.784(5 ) ,c=1 1 .6 0 7(4) ,β=1 0 7.1 5 7(7) ,V=30 39.43 3,Z=2 ,Dc=0 .76 9g·cm- 3,F(0 0 0 ) =1 384,最终偏离因子 R=0 .0 993,金属 Co(II)原子与PMBP- 及乙醇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构型 .  相似文献   
424.
梁微 《松辽学刊》2008,29(4):77-7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含噻苯咪唑-间苯二甲酸-铜的配位聚合物,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  相似文献   
425.
利用2-羟基吡啶与氯乙酸在碱性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了一个新的化合物———2-氧-1,2-二氢吡啶-1-乙酸,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光谱和单晶X射线的表征。化学式为C7H7NO3,其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0.74370(15)nm,b=0.9991(2)nm,c=0.9974(2)nm,β=110.23(3)°。V=0.6954(2)nm3,Z=4,Mr=153.14,最终R=0.0383,wR=0.0962。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固态是以酮式构型的非吡啶内盐形式存在,且由O-H…O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一维折叠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426.
三核铜配合物[Cu3(μ2-dppm)3(μ3-I)2]I的合成和晶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I和双(二苯基磷)甲烷(dppm)反应生成一个三核铜dppm配合物[Cu3(μ2-dppm)3(μ3-I)2]I. 该配合物的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法确定,包含一个正电性的[Cu3(dppm)3I2]+三聚核和一个游离的I-. 金属离子与dppm中的两个P原子及两个盖帽I-配位形成一变形四面体. 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1.261 0(1) nm,b=2.732 8(2) nm,c=2.732 8(2) nm,β=103.314 (5)°,V=7.150 7(12) nm3,Z=4,Mr = 1 724.42,Dc=1.602 g/cm3,F(000) = 3 408,μ=2.355 mm-1,R1 = 0.054 8,wR2=0.081 5. 在I > 2σ(I)范围内共收集12 564独立点和9 094可观测点(Rint=0.066 6). Cu...Cu距离与盖帽I-的电子结构和其π酸性质有关. 并用IR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27.
B型Anderson结构Cr-Mo杂多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一个B型Anderson结构Cr-Mo杂多阴离子的二甲亚砜溶剂化合物,其分子式为: (NH4(CrMo6O24H62(C2H6SO)6. X射线单晶分析表明, 该化合物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主要晶胞参数为: a=1.428 9(3) nm, b=1.429 5(3) nm, c=1.626 3(3) nm, α=63.93(3)°, β=90.00(3)°, γ=60.05(3)°, R=0.039 8. TG曲线表明, 化合物失重分三步进行, 化合物最后分解温度在494.41 ℃.  相似文献   
428.
制备了赝式包合物 [(n C4 H9) 4 N+ ]2 C4 H2 O2 - 4·2CO(NH2 ) 2 ·2H2 O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P2 1/c空间群 ,a =0 .92 38(6 ) ,b =1 732 3(8) ,c =1 5 336(8)nm ,β =10 4 2 5 (4)° ,V =2 3787(9)nm3 ,Z =2 ,Mr=75 5 13,Dc=1 0 5 4 g·cm- 3 ,μ(MoKα) =0 0 6 6mm- 1,F(0 0 0 ) =84 0 ,对 375 9个 (|F| 2 ≥ 2 0σ|F| 2 )可观测衍射点的最终偏离因子R1=0 0 6 7,Rw=0 0 6 9,S =1 11.晶体中 ,富马酸根两端的羧基分别与一个尿素分子以一对氢键相连接 ,形成一个 [富马酸根 (尿素 ) 2 ]三聚体 .这些三聚体以相互错开的形式沿a轴方向顺序排列 ,由于相邻三聚体间的N—H…O氢键以及水分子的桥连作用 ,形成了尿素 富马酸根 水分子宽纽带 .相互独立的正 四丁基铵阳离子顺序排列 ,形成沿 [10 0 ]方向延伸的直列客体柱 ,夹在宽纽带间形成赝式包合物 .  相似文献   
429.
合成了一种新的四核铁配合物 [Fe4 O2 (O2 CC2 H5) 7(bipy) 2 ]PF6 ·(H2 O) 2 (bipy =2 ,2′ 二联吡啶 )。X 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为单斜晶系 ,空间群C2 /c ,晶胞参数a =2 8 59(2 ) ,b =13 0 6 2 9(10 ) ,c =17 2 6 98(14) ,β =12 3 6 0 80 (10 )° ,V =52 34 3(7) 3,Dc=1 559Mg/m3,Z =4。分子结构表明存在两种Fe(Ⅲ )离子的配位环境。一种为 2个配位N原子和 4个配位O原子 ,另一种为 6个配位O原子 ;均为畸变八面体  相似文献   
430.
纳米多层膜的微结构与超硬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所研究的8种纳米多层膜(TiN/NbN、TiN/TaN、TiN/TaWN、TiN/AlN、NbN/TaN、TiN/Si3N4、W/SiC和W/Mo)的晶体结构、调制结构、生长方式和界面结构类型以及它们的超硬度效应特征进行了总结和讨论。结果认为,界面共格应变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的交变应力场对薄膜造成的强化作用是纳米多层膜产生超硬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