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89篇
教育与普及   3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66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522篇
  2011年   580篇
  2010年   606篇
  2009年   730篇
  2008年   632篇
  2007年   583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装饰作为广泛意义的造型艺术,直接拓展到设计、绘画,传统艺术乃至现代艺术,特别是在绘画艺术的整体造型中更是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92.
近年来高校艺术专业的招生规模也进一步扩大,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文章从分析新时期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入手,结合自身工作体会,认为在当前尤其要注重专业教师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要紧密教学和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学和管理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学东 《科技信息》2007,(36):62-62
舞蹈教学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的传递,她几乎综合了各种艺术的优长。因为一个好的舞蹈作品是剧情浓缩了的戏剧,是线条流动的诗篇,看得见的音乐旋律,是充满哲理的文学,是情飞态舞的雕像,所  相似文献   
94.
中国山水画,作为以祖国山川河流为主题的中国民族绘画,从早期的人物画衬景发展到独当一面的山水画科,在其间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拥有自己的特点及与其产生发展相适应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宋代山水,这一艺术形式的集大成者,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5.
艺术审美意境中具体而生动的“境”,在音乐教育中具有净心境、选奇境、创意境、设情境、置问境的教育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努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96.
杨载为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木亨]梓、揭傒斯并称为“元诗四大家”。本文仅对杨载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作些浅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7.
夏小玲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4):165-166,181
艺术类职业教育应当注意遵循艺术教育规律,防止和纠正片面的技巧化倾向和功利主义倾向;要在发展职业艺术教育的同时,推动大众艺术教育的发展,努力促进职业艺术教育与大众艺术教育的结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98.
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华民族的精华,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体现了民族内涵与中华民族自身具有的艺术特色,其纹样造型、色彩表现与深厚的内韵在当今包装设计中被广为采用并赋予新的含义,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9.
20世纪以来,西方意识形态学说逐渐渗入中国文学理论,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形成深刻影响。人们在理解文学现象、建构文论体系、寻找话语方式的过程中不断从意识形态学说中获得启示,拓展了新的理论视域;但同时,也不断因为这种影响而形成偏向,甚至进入理论误区。文学与意识形态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意识形态”能否通过“审美”的限定而获得对文学本质的界定力量?将文学定位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学的历史状况和现实发展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无论它们是否在历史上出现过,甚至被讨论过,在21世纪初中国新的文化环境中,对它们进行探讨,其意义依然是十分重要而急迫的。因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化变,新的困惑与挑战不断产生。一方面,西方后现代主义和商业文化的浮泛正在使中国文学理论更多地离开它本应深深植根的中国现实,从而导致对中国文论传统和文学现象的进一步疏离。另一方面,理论方法的游移不定,话语方式的奥涩难解,阐述分析的疲软无力,这些十分明显的弊病的形成,又不能简单归结于文学理论所受到的外部影响。就其自身而言,经历了百年历史过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是否真正获得了作为理论的“自律性”与“自治性”,它在基本范畴的确定和本质问题的阐述中是否存在逻辑的不周圆,甚至逻辑的混乱,这是我们更加应该反思的。从这个起点出发,可以肯定地说,进一步考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问题,由此展开更为深入而广泛的关于文学理论问题的讨论,乃是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一种必要行为,它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不会停留在概念与范畴辨析本身,而会逐渐在文学理论的基本姿态、思维方式和学科理路等更为深刻的层面上显示出来。这里辑发的7篇文章,紧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多角度思考分析。我们的希望是,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回到文学理论建设的基本问题上来,使中国当代日渐繁复的文论状态,在严谨的心态与缜密的思维逻辑中获得更多的纯化与升华。(张永刚)  相似文献   
100.
洪晃 《上海信息化》2006,(10):48-49
随着创意、文化产业的星星之火势成燎原,创意园区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的大江南北。从北京的798艺术区,到上海的田子坊、m50、四行仓库……人们猜测着“艺术”与“产业”共生的未来将会是何种景象…… 聆听本身就是艺术与商业结合体的“名门痞女”、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洪晃诠释创意产业的真谛——你是否能从嬉笑怒骂、天马行空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丝“创意”的气息?[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