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70篇
综合类   13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61.
通过考察确证悖论、绿蓝悖论和彩票悖论的演进过程,揭示它们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历史关联的悖论家族,是信念合理接受难题家族在不同层面的具体展现;在对三大悖论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认归纳悖论语用的知识论悖论本体地位,并明确界说归纳悖论;指出了当前归纳悖论研究的整体趋向。  相似文献   
162.
德性和德行是德性伦理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德性是使一个人成为好人并且使其现实活动完成得好的品质,德行则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德性是人的内在品质,德行则是人的外在品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正确把握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对于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公民德性的形成以及德行的践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3.
从“人性自我—规范自我—德性自我”的动态转化关系中确立了企业伦理道德体系的动态模式,即“他律规范—自律德性—无律德行”。  相似文献   
164.
"勇气"和"忧惧"的词义几乎相反,在康德和约纳斯伦理学中,分别被称为真正的德性和智慧.康德的"勇气"作为道德力量,不但内在于实践理性,也作用于知性的自我启蒙,但不负责在效果上的善恶.为了回应康德确立的伦理传统,约纳斯通过对海德格尔生存论与布洛赫"希望原理"的分析,使"忧惧"在技术时代具有了伦理功能.其至少从"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5.
本文旨在概述一种反运气的德性知识论观点.这一知识论理论综合了反运气条件与德性条件,因此能化解与之相竞争的其它知识论观点所面对的困难,这尤其是针对稳健的德性知识论(robust virtueepistemology)而言的.具体来说,反运气的德性知识论能够解释知识对外部因素的依赖关系,也能够避免知识论意义上的“孪生地球”论证所提出的困难.自从盖梯尔(Gettier 1963)的著名文章挑战了知识作为“得到辩护的真信念”的三元定义以来,知识论学者对于提供知识的分析定义的前景越来越感到怀疑,尤其怀疑这种知识的分析能否有见识且不落入循环定义.我试图表明,应该追求的目标乃是对知识的一种有见识的分析,而不必一定是非循环的分析.尽管避免分析上的循环这一点也很诱人,但也并非所有循环的分析都毫无见识.哲学概念向来有可能交互定义彼此,因此从这些其它概念上我们也可以获得很多启示,而无需必要找到一条突破解释学循环的路径.盖梯尔反例明确提示我们,那种损毁知识的认知运气并不像传统上所理解的那样能由辩护条件来排除.一个人能有知识,就要求其认知成就不是偶然运气的产物.这是所谓反运气的直观.另一个显著的关于知识的直观是,知识要求认知成就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从认知能力获得,也就是说,这些成就应归功于相关认知能力的作用.稳健的德性知识论就立足于这种能力直观,更进一步提出认知成就不仅归功于而且就应产生于认知能动性,且满足这一点就同时满足了反运气的直观.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可以用知识论意义上的“孪生地球”反例来证明这一点.这一反例的核心在于,两个认知者分别在地球和孪生地球上具有真信念,也同等地归功于认知能动性的发挥,但却仍然在认知运气方面存在差异.按照这一论证,地球与孪生地球上形成的真信念可以表现同等程度的认知能力,却因为受认知运气的不同影响产生不同的知识论地位.反运气的德性知识论化解了这个困难:“S知道p,当且仅当,S的认知成就是安全的,体现了S的相关认知能力,且这一安全的认知成就在相当程度上归功于S的这些认知能力的作用.”首先,它用安全性原则把握知识的反运气条件,主张作为知识的真信念不能轻易为假;其次,它强化了认知成就的安全性要求,同时弱化了能力直观,即不要求认知成就产生于能力,而仅要求其可归功于认知能力,从而在强弱两方面都改造了稳健的德性知识论;最后,即便反运气的德性知识论未必是非循环的知识分析,它也依然有助于理解认知运气、认知能力与知识等概念间的相互关联,从而仍然是有见识的知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6.
数学知识究竟是什么?仅仅诉诸数学家个人的头脑和内在禀赋难以解释其何以能够拥有看似抽象而又客观的数学知识。不管是将数学知识的内涵局限于被证明的命题,还是将数学知识重新诠释为命题间的蕴涵关系、进行数学推理的操作规则和程序以及思考和处理数学问题的技能等,最终均不得不考察数学家与其所处认知环境间的关系才能给出完整解释。可见数学知识无论内容和形式如何,均存在着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维度,认知主体之所以能够拥有数学知识,在构成上依赖于其处于特定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此即"数学知识反个体主义"。  相似文献   
167.
当代英美知识论中的内/外在主义之争: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论研宄在当代呈现出一种崭新样态,关于确证的内/外在主义之争成为主流。从历史上看,内在主义由来已久,最早可溯至笛卡儿,但内/外在主义之争正式始于葛梯尔。从现状上说,内/外在主义之争纷繁复杂,构错胶合,殊难厘清。但其纷争的真正缘由基本也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基本概念的误读。二是论证前提的适用不当。  相似文献   
168.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文明的奠基者,他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塑造了中西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他们都立足人的德性、理性,对传统的宗教神话进行了批判,但并没有转向无神论,而是开启了一个介于可知与无知之间的“信仰空间”。这个原本的信仰空间源自他们对人性的深刻洞见。重新思考两位哲人在中西文明开端处开启出来的“信仰空间”,对于我们今天如何进行深入有效的中西文明对话,尤其在宗教观上的对话,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9.
"持守"思想是朱子理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朱子的修身论。存心、持敬和主静,这是朱子"持守"思想的基本内容。朱子认为"心"在德性修养中居于主宰地位,能"唤醒""收敛",使其常处于"惺惺"状态;强调"敬"是圣门纲领,要始终坚持"修己以敬";还主张习于静坐,明辨动、静关系,以"静"涵养身心。朱子所言存心、持敬和主静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朱子"持守"思想尤为重视"日用"之间的修身功夫,表现出强烈的践履性,试图在切实有恒的德性修养中,存天理、去人欲。  相似文献   
170.
贺享雍长篇系列小说《乡村志》的第五部《是是非非》通过对当下中国乡村利益博弈的精巧设计,生动刻画了贺家湾村干部、村民、乡干部以及商人等主体之间复杂的政治伦理关系,艺术地呈现出一幅具有典型意义的当下乡村政治生态图景。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试图还原小说中主要政治伦理关系的实质,涉及城与乡、乡与村的关系问题,正当性的限度问题,乡村治理者的德性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