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74篇 |
综合类 | 13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3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41.
142.
社会知识论还是社会认识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认识论和知识论的思想源流和演进方式有着较大差别,认识论的主流仍在哲学范围之内,知识论主要是跨学科研究的产物.社会认识论和社会知识论也各有其理论背景和发展路向,二者目前的发展并不平衡,前者的发展有辩证社会认识论和分析社会认识论之别.在概念上和翻译上较明确地区分这两对概念对于跨学科研究的规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3.
缸中之脑假设是当代西方知识论中最重要的怀疑主义假设。对“我是否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这个问题,当代西方知识论者有不同的看法。摩尔借助新常识实在论试图证明“我知道我没有被恶魔欺骗”;普特南则借助语义外在主义试图证明“缸中之脑假设是自我反驳的”,然而他们俩人的论证都是有问题的。诺齐克借助知识条件论对“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作了论证;不变主义者布莱克则借用诺齐克的知识条件论得出了“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的结论。语境主义者德娄斯提出了一种折衷的方案:在日常语境下,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在怀疑主义语境下,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本文基本赞同语境主义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4.
黄刚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6):1-5
“伦理德性就是中道”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论述的重点。亚里士多德从“德性”到“中道”,从“中道”到“应该”,从“应该”到“明智品质”,系统论证了“伦理德性就是中道”这一伦理学命题。正确理解“伦理德性就是中道”的命题,需要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中道是绝对中道和相对中道的统一;“伦理德性就是中道”与折中主义完全不同;有些情感和行为本身就是恶的,不存在中道;恪守“中道”时,需要权变,做到两恶之间取其轻。正确理解和努力实践“伦理德性就是中道”这一命题和规范,有利于实现个人德性的和谐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亦有重要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5.
146.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5):7-12
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占据着一个关键的位置,对他的思想阐释纷争不断。从君主和共和、德性与命运的双重视角理解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哲学,试图从纷纭的意见中找寻其内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7.
148.
崔丽萍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14,(1):17-20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虽然都是德性伦理学,但双方的德性构建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异:思孟学派采用了辩证思维,认为德性是人先天本有的,注重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情感的基础作用,而亚里士多德采用了形式思维,认为德性是人后天训导和培养的,注重人的外在道德行为和理性的指导作用。此外,双方的伦理学与其形而上学、政治学的关系也不相同,体现了统一与基础、合一与分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9.
制度在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突破口,是形成良序社会的前提和关键,但制度本身存在着缺陷性。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应是:制度和德性互相补充,形成合力,各自以自身功能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0.
沈海晖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5):63-64
面对市场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广告的表现发生了变化,它反映出人们目前的生活态度,这些新的广告表现形式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就数字时代出现的广告表现进行归纳,探讨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