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7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2013年暑期科幻大作《重返地球》(AfterEarth)由高分佳作《灵异第六感》的导演M·奈特·沙马兰执导。影片讲述的是在地球严重毁灭、人类迁移至其他星球后的1000年,传奇将军赛弗·瑞奇(威尔·史密斯饰)在执行完任务返回途中,不慎遭遇一场"小行星风暴",导致自  相似文献   
42.
庞峥 《自然与人》2012,(5):20-21
目前,地球人不仅受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还受到失控航天器坠入地球的威胁。2011年,在轨退役的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和德国“伦琴”天文卫星先后坠入地球大气层;2012年1月15日.因故障而停留在地球轨道的俄罗斯“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坠入太平洋智利海岸附近。  相似文献   
43.
人物     
《科技潮》2008,(8)
秦大河:获国际气象组织奖日前,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第六十次会议经过投票,将第五十三届国际气象组织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秦大河是世界著名的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曾担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现为全国政协常委。秦大河长期参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的编写。  相似文献   
44.
陈然 《世界博览》2011,(8):14-14
2036年或2071年有可能遭遇小行星撞击 "如果一个小行星的轨道稍微偏离一点,就会让恐龙再灭绝一次,当然了,这次的恐龙是我们(人类)。" 电影《绝世天劫》描述美国太空总署发现了一颗接近德州大小的小行星,正朝地球的方向而来,并且将会在18天之内撞上地球。为了阻止陨石造成人类的毁灭,太空总署想出的方法是派人登陆陨石的表面,并钻洞贯穿至陨石的中心,再放入核弹引爆,  相似文献   
45.
一个名为“太空卫士”的观测项目.正在对太空中游荡着的危险岩石天体展开详尽的扫描。该项目的主持人大卫·莫里森说.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小行星数量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尽管已经发现这些小行星暂时不会对地球造成威胁,但在太空中隐藏着的大量危险天体正瞄向我们的地球。  相似文献   
46.
20世纪初期,美国采矿工程师丹尼尔·巴杰林在亚利桑那州北部沙漠,发现并确认巴杰林陨石坑后,人们始相信直径数百米以上的小行星或彗星从天而降时,可能会重创地球,导致生灵涂炭;才相信"杞人忧天"并非庸人自扰!  相似文献   
47.
小行星探测日渐成为深空探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考虑小行星Kepler轨道以及小推力航天器的特点,从能量和相位的角度推导出多颗小行星探测顺序的确定准则,并利用优化算法对航天器的飞行轨迹进行了全局优化设计。算法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使得航天器剩余质量与飞行时间的比值达到最大,并通过数值仿真算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算法综合利用遗传算法和局部优化算法具有精度高、计算简单的特点,可用于小行星探测的轨迹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48.
木子 《科学之友》2008,(1):19-19
美国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直担心,未来宇航员在飞往火星的漫长旅途中,由于缺少地球磁场的保护,他们将长时间受到太空辐射的影响,从而可能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49.
《大自然探索》2009,(7):7-7
2008年。天文学家测到一颗代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在被发现19个小时以后,它与地球大气层相撞,并在苏丹北部努比亚沙漠上空约37千米处爆炸。有目击者后来称,他们看到了一个火球,但这个火球不久即消失。  相似文献   
50.
谢懿 《世界科学》2005,(6):21-23
我们的行星系统有一个由小行星和彗星组成的小天体盘,它们是形成行星的原始星子的遗迹.一旦形成,行星就会驱散剩下的绝大部分小天体.在海王星之外,这一过程留下了柯伊伯带,造就了奥尔特云,并且将彗星放置到一些可以识别的结构中去.在这些结构中的轨道预示多种不同的物理机制塑造了外太阳系的彗星盘,它同时也告诉我们巨行星是怎样形成的.最近的研究显示,散射盘是短周期彗星最有可能的发源地.另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柯伊伯带的形成与大行星的大尺度迁移、盘中其他行星的存在和/或太阳诞生的星团中其他恒星近距离飞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