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0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18篇 |
教育与普及 | 6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8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51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61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贾新宇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高等学校的会计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本文尝试在教学中将实践操作与理论讲授结合起来并对此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2.
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的具体分析,提出应在课堂上利用图式理论帮助学生构建理解框架,从教材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入手,解决学生英语听力过程中来自词汇、语音、语速及理解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
对目前工科院校生产实习的重要性进行了综述,并对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独立学院模具工程专业解决实习中出现问题的具体措施,并提出了结合企业工程实际,依据具体岗位制定生产实习计划的思路。 相似文献
84.
目前,旅游行业的兴旺,给旅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如何使旅游教育适应形势的发展,是餐旅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基本任务;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加强市场观念意识的灌输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基础;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模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关键;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5.
根据《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尝试“项目教学法”。从教学项目、教学设计、成果评估等方面入手,强化实践环节,以求理论学习与提高技能相结合,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通过锻练使学生学会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6.
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课程对学生的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趋势,更加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如何开展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是教师当前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介绍了OrCAD软件在电子学科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及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指出OrCAD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与其他课程的区别。针对OrCAD课程的特点.对实际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实践性教学的方法及在OrCAD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并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对于OrCAD课程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88.
论在电子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性教学的可行性,并阐述了在电子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89.
阐述了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计算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积极意义。通过数学专业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现状主要包括数学建模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教师队伍建设等五方面,并结合数学建模竞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对高等师范院校数学建模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和探索,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对策和建议,通过实施数学建模课程改革,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强化运用知识进行课外学习,组建数学建模协会收集有实际价值的案例并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0.
本文尝试从两个角度考虑技术现象:一方面,是在哲学视野下界定技术范畴和对技术进行规范性反思;另一方面,则是探讨视域的弊开,技术意识的自觉对于宣论思考可能具有的意义。就前者而言,本文强调技术作为主客体间基于力量逻辑的对话方式的实践性特征及技术自身的非道德性,而在后一方面,我认为,技术意识与眼光为我们的哲学思考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