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3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江西宋代商业经济发展较快,体现在商业贸易充斥到各个乡村市镇,出现了不少草市、城镇.商业贸易种类从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到劳动力的出卖.商业贸易出现个体、联合经营等形式.商业税额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2.
在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考察桂北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一致性的音韵特点,并探讨这些相同点的形成原因及其时间,最后指出:桂北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是不同时期汉族移民历史沉淀以及同当地土著民族互相影响的结果,至宋代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53.
近百年来的中国画教育,是在批判和改造中国画的同时形成、发展着的。宋代画院教育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当今中国画教育也有所启示。本文分析宋代画院考试制度、课程设置、艺术主张等,立足当今中国画教育的问题与不足,建构了21世纪中国画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4.
《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是宋代诗话史上先后出现的三大诗话总集,三大选家对辑录对象的遴选,对具体材料的取舍,既体现了各自的诗学思想,又反映了各自时代的诗学特色、学术风气乃至时代风尚.细绎其辑纂标准,宋代诗话体制的演变、宋代诗学的时代风气、选家的诗学旨趣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55.
两宋是中华自然审美的精致化阶段.它全盘继承了魏晋以来形成的自然审美三大形态基本格局,然又均有自身特色.纵游山水方面,以山水悟道形成自然审美之理趣;园林建筑方面,建筑各要素细节上全盘精致化,讲究山水之趣与日常享受兼顾的私家园林最为发达;山水艺术方面,山水花鸟画大兴,既将自然审美价值推至极处,又最终将自然审美的客观之境改铸为主观的情趣之境.  相似文献   
56.
监狱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器,在中国从奴隶社会产生以来,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其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其阶级统治秩序。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其监狱制度是在唐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较前朝相比,宋代的监狱设置与管理制度的发展呈现出完备与强化的趋势,其专制主义特色也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57.
中国古代书院始于唐,兴子宋,经过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对其教育管理模式的解构,注意到了私学、官学对书院的渗透。尽管宋代教育管理模式表现出明显的弊端,但对当时社会的全面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也提供史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58.
宋代,宜昌经济是以稻、麦为主的农业经济,粮食作物生产已发展为夏、秋两季,生产技术能力尚停留在火耕水耨和火耕畲田阶段。其他经济作物主要为茶、笋、漆、椒、橘等。鱼业生产是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捕鱼业技术精湛,具有地方特色。水上运输、码头经营繁盛活跃,商船云集,是宜昌重要的对外窗口,上而川滇、下而湘鄂吴越。本地民风古朴、民俗俭勤、自给自足,承延着原始的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9.
本论证了《孝经》入经最主要的原因是宋代以前历史统治对孝道的大力提倡,重点考察了《孝经》在汉代入七经、唐代入十二经、宋代入十三经的曲折经过,从而对《孝经》入经问题首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