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3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41.
李清照词在整个宋代词坛成为独具魅力别是一家之词是因为,第一,其“别是一家”的词美艺术,真正发挥了词之为体的特色;第二,词中塑造的三重复合的抒情形象,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蕴,提高了词之境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442.
文天祥、汪元量、真山民、谢翱、林景熙、郑思肖、萧立之等宋末爱国诗人的山水诗,渗透了伤时忧国之情,总体格调沉郁苍凉,却又具有不同的艺术个性,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两方面,都给宋代山水注入新因素,改变了南宋后期山水诗过分追求纤弱的风气。  相似文献   
443.
宋代龙泉青瓷工艺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浙江龙泉大窑地区窑址群中出土的质量很高的南宋哥窑和弟窑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和烧制工艺。在此基础上,采用龙泉市内紫金土和瓷土等原料,恢复龙泉哥窑和弟窑青瓷生产,并研究成功龙泉青瓷新产品。  相似文献   
444.
民族文化交流对宋代服饰的影响非常深远,也是服饰演变的催化剂.以女真族和契丹族文化对宋代服饰的影响为例,探讨宋代服饰中民族文化交流问题,指出应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民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445.
官吏经济犯罪是宋代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宋统治者为防止官吏贪污受贿,枉法犯罪,通过加强监督,完善制度建设,建立了一整套防范机制以应对官吏的经济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对官吏贪赃枉法起到了钳制作用,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相似文献   
446.
由于环境蔽陋,监狱在古代是极易引发疫病的场所,宋政府为防止监狱疫情的发生与传播进行了缜密的制度设计。本文从史学、中医学的角度分析宋人所认为的"疫"的概念,把握其特质,并以此为基础对宋代监狱疫病防治制度进行考察,再现其制度及实施情况,探索宋代监狱防疫制度失效的原因,在对薛梅卿与马德诺分析模型进行参考的基础上,指出这种失效现象乃是宋朝统治制度难以消除的顽疾。  相似文献   
447.
在儒学被统治思想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因素影响下,宋代士阶层女性树立了儒家思想的道德意识,她们有着强烈的道德自觉,在日常行为上以儒家伦理为行为规范,无论是战争年代的以身取义还是平素孝顺尊亲、为人处事,都展现着仁义、忠贞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表现出了一种由内而外的柔韧而又坚强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448.
宋代近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宋代社会所出现的好讼民风、发达的契约制度与书铺机构等因素,催生了发达的书证制度。宋代书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有契约与政府档案等书证类型。宋代形成了发达的书证防伪与鉴别技术,书证在民事司法中得到广泛运用,成为民事司法中的"证据之王"。以宋代书证制度为理据,不难看出中国传统司法法具有较强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449.
《漳州师院学报》2022,(2):92-98
北宋以来,宗庙制度一般都是承袭故事,导致宗庙中积累了很多问题,主要有宗庙的庙数、始祖问题和昭穆问题。南宋绍熙五年,针对这些问题朱熹与宰相赵汝愚等群臣展开争辩,朱熹主张宗庙制度的设计理念要符合儒家经典的古意。他主张依照周礼的精神确定宗庙庙数、以太祖追封的僖祖为始祖、兄终弟及的皇帝异昭穆。朱熹这些设计背后,上承王安石、程颐,他们追慕经典中的圣贤之意、推崇古礼。但宋代宗庙问题涉及许多政治因素,虽然朱熹庙议的经学解释更符合经典中的周制,也注定失败。透过事件,宋儒利用儒家经典的不同态度,也可以从其礼议的经学解释中窥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