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3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农业经济是整个封建社会经济的基础。宋代江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辅之以养殖业、渔业、菜圃业,发展较快。表现为:人口不断增长,加速了耕地的开垦,耕地面积属全国之冠,粮食丰足而富余;多种经济的发展,为江西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为江西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82.
宋代咏洛赋因其时代和作家心理的原因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成为作者通过旧有文学形式———赋来追思往昔,表示以正统为己任的心灵独语。内容上大抵与社稷国家、人生理想、社会伦理等沉重的话题有关,少有闲情逸兴之作。艺术手法上多喜用类喻手法。然而因其过于拘泥于传统,影响了它艺术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383.
宋代火葬习俗屡禁不止,火葬与反火葬之争其实质是挑战与维护“华夷之辨”观念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斗争中,火葬屡禁不止的事实表明挑战一方获胜和维护一方的受挫。这是作为“华夷之辨”观念维护者的宋代儒家学说影响力式微,而作为挑战一方的佛教和少数民族丧葬观念强势影响中原文化,以及宋代特殊的时代特征交织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84.
陶模民俗为宋代社会盛行的民俗,曾在黄淮流域广为流传。考古研究发现,陶模以黄土为制作原料。陶模图像,内涵丰富、故事性强,许多陶模都以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为创作题材。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陶模的社会功能显著,它丰富了社会生活,使人们感到愉悦,促进了宋代社会的和谐;从传播学角度分析,陶模成为文化的载体,它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传播文化。宋代陶模民俗是宋代文化的一条传播途径,是古代民俗文化传播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385.
王古是三槐王氏中比较出色的人物,官至户部尚书。为政清廉,为人正直,一生遭际坎坷,却能始终如一。他的政治观与司马光比较接近,故最后被打入元祜党人,贬谪到死。他与同时代的许多人学士都有过从,对苏轼关照尤甚,使苏轼能在惠州那样险恶的环境中,安然度过谪宦生涯。  相似文献   
386.
镇江救生会始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镇江西津渡救生会创设之早,规模之大,影响之广,遗址保存之完好,世所少见。西津渡救生会渊源于宋代乾道年间。清代镇江善士蒋豫一家七代人相继办救生会140余年。后救生会扩大到沿江各渡口。康熙帝曾予褒扬,是为中国封建社会慈善救济事业的盛举。  相似文献   
387.
宋代女户的财产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户是由妇女担任户主的民户。宋代女性取得了一定的财产继承权,部分继承了财产的女性方能改立女户。其中,女儿和寡妇是绝户财产名实合一的继承者,夫亡子幼家庭中寡母则以无名有实的间接方式继产。  相似文献   
388.
宋代科学社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宋代科学社会史研究,首要工作是研究对象的确认与理论概念的选择、研究方法选择和历史文献的选择。针对研究课题,具体使用科学共同体概念、传记群体分析、内容分析与引证分析方法,是研究的基本途径。以宋代重大的、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事件以及参与事件的人物为线索,可以有效地选择、利用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389.
<正>花卉长脚了哟,不然,她怎会游走于诗、画中,驻足在国徽上,在装饰里踱着步子,在饮食里徜徉……诗、画里的花卉庭前、溪边的花草,往往带给诗人创作的灵感,助他们写出佳作。我国宋代的诗人杨万里看到盛开的月季,提笔写下佳句"只道花无  相似文献   
390.
宋代牡丹谱考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宋代涌现了众多谱录类著作,其中牡丹谱共计17种,几乎占花卉谱录总数的一半,它们也是其他花卉谱录出现的前导性著作。目前,仅7部牡丹谱存世,而其他因失传已经难以确切知其具体内容。文章对包括已佚在内的17种牡丹谱进行了详细考释,包括作者经历、成书时间、书中记述的内容和结构。新颖之处在于:(1)通过对作者经历的调查,不仅明确了作者的社会地位、官位和著书环境等问题,还探明了一些作者之间的人际关系。(2)更精确推定成书年代,并按时间顺序将牡丹谱进行排序,从而解析出牡丹的品种以及栽培地域的变化。其结果显示,牡丹谱所载牡丹的品种和数量并不是单纯按照时间的推移而递增的,但考察各种谱录所载的品种名称时,可以了解到各种谱录总载有新的品种。宋代人不断地追求新品牡丹的同时,遗弃旧的品种,因此,各种谱录所载的品数并没有明显的增加。(3)通过研究现存7部牡丹谱的结构及内容,可以大致了解到各种谱录除了大多记载当时的名品之外,还记录了花圃、风俗、栽培技术等内容,以便传于后代。另外,谱录作者主要为宋代士大夫,他们对于出现新品种等问题怀有个人的哲学性思考。这种思考往往涉及到掌管自然现象的"造物"和"造化",并相信它影响了牡丹的变异。文章还从文献学角度介绍了现存7部牡丹谱的早期版本,并指出最可靠的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