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39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郭辉 《科技信息》2009,(32):I0143-I0143
谭恩美(Amy Tan)是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曾就读医学院,后来取得语言学硕士学位。她的作品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如今谭恩美已成为美国文坛少数民族作家的一位代表人物,而在当今美国社会倡导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她的地位早已渐渐超越了一位少数民族或者流行小说家的身份,而成为整个美国乃至西方最为著名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德拉布尔不仅是现代知识女性心声的代言人,亦是站在女性立场上的人道主义者。她既描绘处于各种困境中的女性境遇,也积极探索女性冲出精神重围之后的去向,作品体现了坚定的人道主义立场和深厚的伦理关怀。小说主人公克拉拉从陷于传统道德的困顿,到为实现自我而出走,再到自我反思下的理性回归,经历了新时代女性的精神成长和对于道德的体会认知,其包含的深刻内容对揭示当代女性的思想发展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说《灿烂千阳》从一个消解了二元对立的角度呈现了男女两种性别内部的个体独特性以及女性内部复杂的斗争与团结,并由此颂扬了建立在人人平等基础上的和谐共进的两性关系,体现了具有后现代女性主义特色的两性观。  相似文献   
14.
武雅男 《科技信息》2009,(21):187-187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富盛誉的黑人女作家,她以独特的视角再现黑人妇女所处的社会地位,她主张黑人妇女应该挑战传统观念,使自己从中摆脱出来。在《秀拉》这部小说中,莫里森塑造了黑人女性秀拉的形象,并赋予她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征.从而展示了秀拉这个黑人女性追求自我的成功与失败。本文你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秀拉》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5.
朱慧 《科技信息》2012,(36):208-208
本文采用女性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分析释解了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性格中既传统保守又激进大胆的特征。通过一系列的例证和对比,本文揭示了朱丽叶的痛苦挣扎和象征性胜利。  相似文献   
16.
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白衣女人》中的女主人公费萝娜进行解读。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男权社会下女性的从属地位、女性的经济地位和女性话语权的丧失。  相似文献   
17.
女性文学在新疆的崛起,对女性文学的发展是一种进步,但不同地域的文化对女性作家的思想意识所产生的影响不同。两位作家创作的年代属于女性文学、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热潮的年代,但她们的创作词语和意识还没有像内地的女作家那样开放和大胆,相比之下,少数民族女作家还缺乏这种强烈的女性主义观点,她们对女性主义的伸张和表现还停留在最基本的层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人性和社会发展背景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嘉莉妹妹》的主人公嘉莉妹妹的性格特征。对积极适应社会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女性表示赞赏。在嘉莉身上体现的乐观的生活态度,逆境中的坚强,面对挫折不向命运屈服的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是任何时代都值得称颂的。  相似文献   
19.
罗小燕 《科技信息》2009,(14):130-130,134
英国著名作家E·M·福斯特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特殊的生长环境使福斯特对女性的处境有着深刻的感受。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分析《霍华德庄园》中玛格丽特的形象,探讨福斯特对女性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20.
赫斯顿的小说《她们眼望上苍》具有特殊的黑人艺术和黑人美学价值。作为20世纪黑人女作家的先驱,赫斯顿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巧妙的人物塑造和叙述手法表达了自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探索了女主人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