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小麦和大麦吸收N、P、K的动力学参数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表明,液培4周的小麦和大麦对N03^-、NH/和K^+的吸收均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方程.小麦对4种养分离子的吸收能力表现为K^+>H2P04^->N03^->NH4^+,大麦对4种养分离子的吸收能力表现为NO3^->K^+>H2P04^->NH4^+;对于NO3^-离子,小麦和大麦的吸收能力基本相等,而对K^+、NH4^+,及H2P04^-离子,小麦对它们的吸收能力明显地大于大麦,这可能与大麦抵抗低K^+、低H2P04^-及低NH4^+的能力较强有关;相对于K^+存在而言,营养介质中NH4^+存在,有助于小麦对N03^-的吸收;相对于NO3^-存在而言,营养介质中H2PO4^-存在有助于大麦对K^+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2.
以2%NaCl诱导3-6天的短芒大麦叶片为材料,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后,反转录合成cDNA,用PCR扩增得到的600bp片段,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上已登录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它与大麦等作物的BADH基因同源性很高,并存在醛脱氢酶的保守十肽区,从而证明短芒大麦的耐盐性与小分子渗透物质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冕宁县大麦品种布局现状调查,从品种结构、耕作制度、丰产性、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述,并对今后的大麦品种布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4.
大麦为材料,研究了二氧化硫(SO2)体内衍生物NaHSO3-Na2SO3混合液(1:3,mmol/L)对大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和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对根尖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NaHSO3-Na2SO3混合液对大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根尖细胞SCE频率、叶片和根系细胞POD活性有明显影响,且呈浓度和时间效应;对大麦根尖SCE及POD增值的诱导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5.
采用改进的 HBSG—C 带程序,对南黄大麦染色体成功地进行了分带.南黄大麦的带型公式为2n=2x=14=2CIT+2CIT+2CIT+2CIT+2CI_+T+2CI_+TN+2CITN.一个染色体组所显带纹数量高达32条,而且较分散,可作为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工具.本文还对南黄大麦染色体上的异染色质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6.
植物感受热胁迫时基因表达发生变化,而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对植物耐热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揭示小麦热胁迫响应的分子机理,以38℃热胁迫的小麦幼苗为处理组(HS),同期未经处理的小麦幼苗为对照组(CK),分别提取叶片RNA与Affymetrix Barley1基因芯片杂交.杂交结果显示,在总共22840个探针中,对照组(CK)和热胁迫组(HS)共检测到8486个阳性探针,占总探针数的37.15%.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11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发现10个基因与芯片的表达类型完全一致. 利用Gene Ontology的GO information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分类,表明差异表达的基因涉及逆境胁迫、信号转导、物质运输、光合作用、蛋白代谢、脂肪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等多个方面.其中有大量热激蛋白和分子伴侣相关基因上调表达.上调表达的热激蛋白包含热激蛋白各个家族,且上调表达的平均倍数明显高于其他基因的上调倍数.另外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中的多个关键酶的基因也发生了差异表达,预示着负责蛋白质选择性降解的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也参与了植物对热胁迫的应答机制.  相似文献   
107.
氯化镍对绿豆和大麦核仁结构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A g-NOR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 i2 对绿豆和大麦根细胞核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N i2 对绿豆和大麦根细胞核仁均有明显的毒害效应,用50 m g.L-1~150 m g.L-1N i2 处理绿豆和大麦根尖24 h~27 h后,细胞核仁结构发生解体,形成许多数量不等的微核仁颗粒,并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随着N i2 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异常核仁的细胞比例逐渐增加.N i2 对大麦根细胞核仁的损伤效应大于绿豆.  相似文献   
108.
大量报道表明,杂种优势的形成与杂种一代中亲本基因的表达方式改变有关.为了深入研究小麦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分析了小麦种间杂交种3338/2463在分蘖盛期地上部以及9个根系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重和叶干重等5个性状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在测定小麦种间杂交种3338/2463根系性状杂种优势基础上,利用大麦寡聚核苷酸芯片,研究了上述杂交种与其亲本之间根系基因差异表达.结果发现,有1187个基因在杂种与亲本之间存在表达差异.差异表达模式可以分为8种类型,即杂种特异型、杂种沉默型、亲本特异型、亲本沉默型、杂种上调型、杂种下调型、杂种偏高亲和杂种偏低亲.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14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发现9(64.29%)个基因与芯片的表达类型完全一致.利用GeneOntology分析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类,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涉及植物生长代谢的各个过程.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电子定位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散布在小麦的各条染色体的Bin上,分布在第一到第七部分同源群上的差异表达ESTs分别为158,148,121,140,132,94,127个.  相似文献   
109.
为了研究倒伏对大麦种子发芽的影响,以7个来源不同的大麦品种倒伏株与正常株的籽粒为材料,测定种子发芽率、生活力、发芽3天、7天幼苗的芽长、根长、根数及10株苗的鲜、干重,分析倒伏对大麦种子发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倒伏对大麦种子发芽率和生活力的影响虽达显著水平,但影响程度基本上在5%的范围内.倒伏对大麦幼苗的生长和形态建成有明显的影响.除发芽3天芽长外,倒伏对芽长、根长、根数和10株苗鲜重、干重均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倒伏种子对大麦芽生长的影响小于对根生长的影响.倒伏对不同品种发芽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0.
《科学通报》2021,66(20):2608-2617
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诸多研究表明,内生真菌可以提高宿主抗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能力并促进生长.利用有益禾草内生真菌进行牧草育种,是草业育种的一个新方向.开展这一工作的前提,是获得有益禾草内生真菌,其最关键的技术是禾草内生真菌人工接种技术.人工接种也是创制禾草内生真菌-植物新种质、改善和加强其生理功能,以及获得新生理功能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将分离于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的内生真菌(Epichlo?bromicola)通过人工接种至栽培大麦(Hordeum vulgare)柴青1号裸大麦和扬饲麦1号皮大麦两个品种,创制出了野大麦内生真菌E. bromicola-大麦新种质.与未接种的对照相比,接种后的皮大麦新种质的地上生物量和单株种子产量提高了46%和22%,生育期提前了5 d;裸大麦新种质地上生物量和单株种子产量显著提高了37%和28%,生育期未发生改变.本研究成功创制了E. bromicola内生真菌-大麦新种质, E. bromicola内生真菌将其提高原宿主植物生长的优良特征赋予新种质中,为进一步开发利用E. bromicola-大麦新种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为植物育种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