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8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37篇
教育与普及   50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3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187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91.
库车盆地-天山边界的晚第三纪断层活动性质与应力状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清晨  张仲培  林伟 《科学通报》2003,48(24):2553-2559
对库车盆地-天山边界的野外考察表明, 以羊布拉克为界, 西部见中生界不整合在古生界岩层上, 三叠系底部不整合面上下发育了向盆地方向倾斜的正断层; 羊布拉克以东, 见第三系与古生界被断层隔开. 对盆山边界上发育的带擦痕断层的构造要素进行了观测和研究, 获得了25组360条有效数据, 古应力状态反演计算结果表明, 晚第三纪时盆山边界的总体应力状态以伸展为主, 局部叠加了走滑断层的影响. 盆山边界处的变形特征可归因于天山垂向隆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2.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平凉组烃源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平凉组烃源岩进行了系统评价.该区平凉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具有下段高于上段、泥岩高于泥灰岩和灰岩的分布特点,有机质类型绝大多数属于腐泥型,石板沟和桌子山剖面有少数样品为腐殖腐泥型特征,为进一步评价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油气资源潜力提供了基础.另外,采用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等多种方法和稀土元素分异程度的测定资料分别对该区古盐度和沉积速率进行了推算,研究了水体和沉积速率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控制作用,认为水体盐度与有机质丰度之间具有正相关性,而对有机质类型影响很弱;沉积速率与烃源岩有机质的丰度和类型之间也有直接联系,沉积速率慢,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较好;相反沉积速率快,有机质丰度较低,类型较差,这为预测有利烃源岩分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3.
地质史神话般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沧海变桑田的事实:很久很久以前,现今青藏高原还是一片海洋,叫做“特提斯海”。慢慢地,从遥远的南边漂来一块大陆——“冈瓦纳古大陆”,与欧亚板块相撞,成就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地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从此,就像美女头顶盘起的发髻,地球上隆起了这么一块最高的地方。在地球上最高的地方修建铁路,人们面临的最大技术难题是:它将穿越绵延数百千米的难以对付的多年冻土。  相似文献   
194.
对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西段巴彦乌拉-贺兰山地区片麻状花岗岩和贺兰山岩群石榴云母二长片麻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 片麻状花岗岩岩浆锆石年龄为(2323±20) Ma, 两期变质锆石年龄分别为(1923±28)和(1856±12) Ma. 锆石核、幔和边Hf同位素组成相近, 19个数据点TDM1(单阶段亏损地幔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2455~2655 Ma. 石榴云母二长片麻岩中大多数残余锆石年龄集中分布, 平均年龄为(1978±17) Ma, 另有少量更老残余锆石(2871~2469 Ma)存在. 变质锆石由于U含量很高导致强烈铅丢失, 未能获得准确年龄. 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 TDM1为1999~3047 Ma.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可得出如下结论: (1) 贺兰山岩群孔兹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 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太古宙; (2) 研究支持了华北克拉通西部鄂尔多斯陆块和阴山陆块之间存在一规模巨大的古元古代孔兹岩带的认识; (3) 孔兹岩带内大量存在的古元古代早期地质体可能是孔兹岩系碎屑沉积物物源区之一; (4) 鄂尔多斯地块、阴山地块和东部地块大致在同时发生相互碰撞拼合, 导致华北克拉通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95.
山东胶州赵家庄遗址4000年前稻田的植硅体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田遗迹的确认和研究, 不仅是中国稻作农业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也是东亚地区稻作农业东传路线研究中的关键内容. 由于受到考古学资料和研究方法的局限, 一直没有发现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稻田遗迹. 在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中识别了可能是稻田遗迹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胶州赵家庄遗址稻田遗迹土样的植硅体, 结果证明该遗址保存有4000年前的稻田. 这是中国北方首次采用系统的植硅体分析方法确认的新石器时代稻田遗迹, 对于东亚地区水稻东传路线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6.
《科学通报》2007,52(8):971-971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张毅刚、潘永信和邓成龙等人共同完成的“岩石剩磁机理与古地磁场”研究成果荣获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97.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环境地质条件及地质病害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区被发现后的几十年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各发掘点内出现了诸多不同类型的地质病害,严重威胁着遗址区的安全与保护.基于此,通过现场及室内试验对遗址区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岩石薄片镜下鉴定、岩石化学分析及崩解试验等对影响遗址区病害的因素及机理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周口店遗址区7个发掘点共有20处类型不一、规模不等、变形程度不同的潜在地质病害点.其破坏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地质、环境及人类活动3个因素,其中着重讨论了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点处由于其胶结物成份不同所以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方式也不同.图12,表3,参8.  相似文献   
198.
古菌研究及其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菌是目前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不仅能在高温、强酸/碱性条件、高盐度、缺氧等极端条件下存在,而且能在普通海洋环境中存活.其含量巨大,在全球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中正扮演重要角色.该领域研究对阐明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揭示生命起源和物种进化,生物圈与地圈环境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外太空生命问题的探讨和推测提供依据.本文评述了近30年来古菌基本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展望有待解决的前沿研究内容及解决思路,旨在建立一个较为清晰的古菌基本概念及研究思路,以利于地质学、生物学界了解这一交叉领域.  相似文献   
199.
缙云县古官道沿线地区至今保留了一些近乎原生态的传统民居,该地区蕴涵着丰富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而且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及建筑环境的整体性思索。文章对缙云古官道沿线地区民居的人文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保护和开发这一民居人文资源提出了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0.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from ODP Site 1146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shows that abundance of Bulimina alazanensis, sometimes up to about 90%, decreased gradually since 3.2 Ma, especially at 2.1 Ma. Abundance of other benthic foraminiferal species, Globobulimina sub-globosa and 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 increased after 2.1 Ma. Comparison with changes in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s of planktonic and benthic foraminifera shows that high abundance values of B. alazanensis corresponded with lower values of oxygen isotope, but for carbon isotope, high values of the species were consistent with heavier carbon isotope of benthic foraminifera and lighter carbon isotope of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respectively, and vice versa. Considering factors such as uplift of Bashi Strait, expansion of the North Hemisphere Glaciation, strengthening of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variations in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 of foraminifera, changes of B. alazanensis in ODP Site 1146 suggest that the source of deep water masses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changed from the warm Pacific deep water with high oxygen content to Pacific Intermediate water with low oxygen content at 2.1 Ma. In addition, the strengthened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resulted in increased pri-mary productivity, high nutrient and suboxic bottom water. Variations in species of B. alazanensis seemed to be unable to tolerate environmental stress induced by deep water masses and productivity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