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3篇
系统科学   40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12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3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综合类   21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5 毫秒
71.
正在我们老祖宗的眼里,月球上并不是不毛之地。那上面有宫殿、有兔子、有人,还有一棵美丽的月桂树。那么这棵月桂树在地球上的原型是什么呢?来自地中海的月桂香叶地球上确实有一种与月桂同名同姓的植物,不过,这种植物并非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植物。这种樟科植物的老家在地中海。地球上的月桂树也是很出名的树,早在古希腊时期,月桂的枝条就被编成头冠,戴在体育比赛冠军的头上。指代冠军的桂冠一词也因此而生,只是后来桂冠的材料变成了象征和平的橄榄枝。  相似文献   
72.
珊瑚礁探秘     
正研究认为,距今约1亿年前,珊瑚曾拯救地球生命于灭绝边缘。那么,在今天,如果地球变暖加剧,珊瑚能再次拯救地球生命吗?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的海面闪烁着一片翡翠绿,宛如镶嵌在大海中的一块绿宝石,这就是人们期盼看到的珊瑚礁。海面上的一切是那么宁静,但是,如果潜到水下,就会发现那里可是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73.
张衡 《科学大观园》2014,(19):36-37
<正>科学家们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使近地小行星维持为一个整体的作用力除了引力和摩擦力之外,还有其他的力。例如最令人担忧的1950DA近地小行星,似乎是由大量尘土类物质松散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这项研究结果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项重要参考,那就是未来人类任何旨在偏离小行星撞击轨道的努力都应该避免直接与小行星迎面碰撞。这也就是说,采用某种手段轻轻地引导小行星偏离当前轨道的做法要比直接引爆小行星更加可取。美国田纳西大学行星科学家本?洛兹提斯表示:"你会希望避免与这些小行星直接碰撞。"  相似文献   
74.
地球年龄     
正科学家花了300年时间才得以确定地球的年龄。这项复杂任务的参与者和它涉及到的许多实验一样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历史长达45.4亿年(加减1%)。早在58年前,也就是1956年,科学家就首次确定了这个数字,从那时起到现在,这个数字的误差越来越小。为什么科学家花了这么长时间才得以确定地球的年龄?为什么他们能确信这个数字是准确的?要想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得把时钟回拨到300年前。  相似文献   
75.
<正>当前环绕地球轨道的太空垃圾已经达到一个倾覆点。美国宇航局表示随着太空垃圾的增多,将航天器送入地球轨道的难度将不断提高。据估计,地球轨道中飘浮着37万块时速达到3.5万千米的太空垃圾,其中可在地面就进行追踪到的碎片在2.2万块左右,包括废弃的火箭组件、卫星以及导弹碎片。德国摄影师迈克尔·纳迦尔与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航空航天系统研究所合作,根据数据档案绘制了一幅令人惊异的图片,揭示已经  相似文献   
76.
春晓 《少儿科技》2014,(4):38-39
<正>上天、下海、入地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三大壮举。如今,人们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可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仍然很肤浅。人类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矿工在矿井中劳动,一般不过深入地下几百米;一些微生物可在地下几千米处的地下水中生存,已经相当了不起;人类通过打钻直接了解的地层深度约有12千米,那里看起来已是很深的地方了。可这些与约6378千米的地球赤道半径比起来,实在相形见绌。如  相似文献   
77.
<正>朋友,假若给你一支画笔,你会怎样画冰川?——皑皑的积雪?晶亮的冰壁?了无生趣的生命禁区?相信你读完下面的文字,对冰川会熟悉起来,仿佛看见一座永不融化的真正冰川。在一些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气候异常寒冷,积雪常年不化,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冰层。冰层在压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沿斜坡缓慢移动,逐渐形成冰川。  相似文献   
78.
With the support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s. 11274136, 11025418 and 91022029) and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1CB808200), the research group led by Prof. Ma Yanming and Prof. Zou Guangtian at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perhard Materials, Jilin University, reported that the chemical reaction of Xe and Fe/Ni takes place under conditions found in the Earth's inner core,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of XeFe3 and XeNi3. The result was published in Nature Chemistry ( 2014, 6(7): 644-648).  相似文献   
79.
采用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0-2014年版中收录的地球科学类的10种期刊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指标评估与动态分析。通过分析近5年地球科学类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动态变化,探讨提高地球科学类核心期刊在行业中影响力的可行性和措施。结果表明:各期刊5年间单年度学术影响力评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总体上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地球物理学报》和《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作为创刊时间早,办刊时间长、来源文献量较大的成熟期刊,目前已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而《古地理学报》作为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新创刊的期刊,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其在出版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缩短论文的发表周期、扩大期刊的刊载信息容量、提高地球科学类核心期刊的办刊特色和整体学术水平、促进期刊的国际化是地球科学类核心期刊今后共同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0.
陈祥 《世界知识》2020,(4):30-31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2012年上台,至2019年底的七年间,共计访问了80个国家和地区,行程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9圈。2019年是日本皇位交替的令和元年,这一年安倍积极主动的外交轨迹,或可预示令和时代的外交方向。去了何处、意在何方2018年安倍共出访12次,2019年为九次。1月上旬访问荷兰和英国,下旬访问俄罗斯并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4月下旬访问法国、意大利、斯洛伐克、比利时、美国和加拿大,6月中旬访问伊朗,8月下旬赴法国参加七国集团(G7)峰会,9月上旬赴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参加第五届东方经济论坛,9月下旬参加第74届联合国大会,11月上旬出席泰国主办的第35届东盟峰会及相关峰会,12月下旬赴中国成都参加中日韩峰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