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52篇 |
免费 | 115篇 |
国内免费 | 14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09篇 |
丛书文集 | 347篇 |
教育与普及 | 21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70篇 |
现状及发展 | 53篇 |
综合类 | 47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123篇 |
2022年 | 181篇 |
2021年 | 167篇 |
2020年 | 131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115篇 |
2016年 | 98篇 |
2015年 | 149篇 |
2014年 | 284篇 |
2013年 | 228篇 |
2012年 | 271篇 |
2011年 | 279篇 |
2010年 | 306篇 |
2009年 | 347篇 |
2008年 | 345篇 |
2007年 | 268篇 |
2006年 | 215篇 |
2005年 | 221篇 |
2004年 | 178篇 |
2003年 | 176篇 |
2002年 | 139篇 |
2001年 | 141篇 |
2000年 | 117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94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63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194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采集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祥华乡、剑斗镇、感德镇及湖头镇7个茶园的21个表层及垂直剖面土壤样品和28个茶树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样品中镉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茶树样品中镉的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采用相关分析法、生物富集系数法与转移系数法对土壤-茶树体系中镉的迁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剑斗镇和湖头镇采样点所有的垂直剖面土壤中镉含量均超过福建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S7采样点在0~20 cm深度土壤中镉的含量为2.37 mg/kg,为福建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45倍.地累积指数法显示S7采样点处0~20 cm土壤的地累积指数为4.870,已达到重度污染,S7与S6采样点20~40 cm深度土壤均呈现中度污染.富集系数法结果表明,根对土壤中镉的富集能力最强,且由相关分析法可知,根中镉的来源是表层土壤,该研究为铁观音茶叶的种植管理和镉污染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3.
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为例,选取该区典型的土地利用和覆被类型,其中包括自然草地、林地、退耕还灌草地、旱耕地等地块,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化验,并对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质等养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块的氮、磷和有机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别.结合目前广泛开展的退耕还林还草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保护和土地合理利用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4.
25.
以农院45号为材料,研究了土壤水分与施N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与氮肥之间有一定的互作效应,节水灌溉(轻度水分胁迫)结合适量的氮肥在节水的基础上不降低产量,在生产上可行。在土壤干旱严重时和良好的水层条件下都不宜过多施用氮肥,否则,一方面会增加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氮肥的浪费和污染。 相似文献
26.
基于探地雷达的复垦土壤层次无损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紧是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土地复垦作为补充耕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复垦后耕地的表土层厚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特别是薄表土地区覆土厚度检查是关键.传统的检验方法费时费力.针对上述问题,选择微波遥测仪器--探地雷达为工具进行了土层结构无损探测的室外模型实验.构建模型自下而上依次为原状土(40 cm)、粗砂(25 cm)、土(15 cm)和细砂130 cm),中心天线频率为500 MHz,测量方法为共剖面法.通过对雷达图像分析,各层介质探测差值小于5 cm,表明探地雷达能够有效探测土层结构,可以用于土地复垦工程土层厚度的验收工作;同时,尝试对实验的时间-振幅和频率-振幅进行分析,通过时间-振幅图可以看出,振幅在0.95、7.15、9.93、15.7和17.50 ns附近发生了5次明显变化,能够更加直观地解译雷达信号;通过频率-振幅图可以看出,在频率达到470.10 MHz时,振幅最大为1 821,电磁波最有效,可为探地雷达设备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7.
通过茶园土壤采样和实验室模拟, 研究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外源氟吸附能力和形态分布的影响. 在氟初始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低浓度有机酸
<0.42 mmol/L, 高浓度有机酸<2.1 mmol/L), 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氟的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氟初始浓度较高的条件下(低浓度有机酸>0.42 mmol/L, 高浓度有机酸>2.1 mmol/L), 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氟的吸附有增强作用, 且增强作用随吸附液氟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苹果酸比丁二酸的增强作用大. 茶园土壤外源氟大部分以残渣态存在,
其次为水溶态. 不同浓度的苹果酸和丁二酸对茶园土壤外源氟的形态转化有不同影响, 但外源氟进入茶园土壤后形态分布的一般规律为: 残渣态>水溶态>有机态≈铁锰态>交换态. 相似文献
28.
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和定量PCR技术测定宁夏中卫市兴仁镇压砂西瓜连作10 a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压砂西瓜连作下土壤生态系统响应.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H、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都逐渐下降,土壤容重呈增加趋势;连作导致压砂西瓜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降低,真菌多样...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南方典型区域稻田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含量,系统采集了江西省进贤县、金溪县、渝水区、高安市、安福县和兴国县等6个水稻主产区典型田块土壤、水稻和灌溉水,重点分析了土壤和水稻铅、镉、砷和汞含量及其土壤养分,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指数对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土壤pH、有机质、总氮、总磷、总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总均值分别为5.48、32.99 g/kg、2.06 g/kg、0.54 g/kg、16.04 g/kg、156.71 mg/kg、14.00 mg/kg和94.98 mg/kg。研究区土壤铅、镉、砷和汞含量总均值分别为35.46、0.18、7.21和0.17 mg/kg,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56,土壤环境质量等级为清洁;但渝水土壤镉含量为0.37 mg/kg,超过限量标准(0.30 mg/kg),土壤环境质量属于警戒状态。研究区糙米铅、镉、砷和汞的含量总均值分别为0.06、0.17、0.24和0.0086 mg/kg,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77,糙米环境质量等级为警戒限;但兴国和渝水糙米镉含量分别为0.22和0.35mg/kg,均超过限量标准(0.20 mg/kg),环境质量等级分别为警戒限和轻度污染。相关性表明,糙米镉与土壤镉和铅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砷呈显著负相关;糙米砷与土壤砷和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总之,重金属镉是调查区域水稻安全性最主要的潜在污染元素,需重点关注兴国和渝水两地水稻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30.
蕨类植物是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先锋植物,研究其对瘠薄的喀斯特地区土壤的适应策略,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省植物园内地带性黄壤、非地带性石灰土上均有分布的常见蕨类植物毛蕨[Cyclosorus interruptus (Willd.) H.Ito]、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 Burm.)和金粉蕨[Onychium siliculosum (Desv.) C.Chr.]为试验材料,研究2种喀斯特土壤类型下3种常见蕨类植物氮磷养分策略的差异,及其与土壤氮磷养分供给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石灰土上蕨类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草酸和苹果酸,黄壤上为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且石灰土上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总量远高于黄壤;②与黄壤上生长的蕨类植物相比,石灰土上蕨类植物干物质积累量、氮素与磷素吸收量均较高,分别高出2.7倍、30.8%和43.8%;③2种土壤条件下蕨类植物地上部分的氮(N)、磷(P)平均含量均较地下部分高;石灰土上蕨类植物地上部分N/P为13.17,黄壤上为11.35;④2种土壤条件下蕨类植物的氮素吸收量均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蕨类植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受土壤有效磷含量的限制。综上可知,蕨类植物在2种土壤类型上的氮磷养分利用与分配策略存在显著差异,其在石灰土上生长时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较黄壤上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