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5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362篇
系统科学   110篇
丛书文集   387篇
教育与普及   30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1篇
现状及发展   86篇
综合类   9529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426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579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406篇
  2002年   384篇
  2001年   416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284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258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1.
风水两相作用对黄河支流悬移质粒度特征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黄河中游29条支流、40个站点的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风水两相作用对黄河支流悬移质粒度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增大;悬沙中<0.01 mm细颗粒组分的百分比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减小;悬沙中值粒径D50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增大.建立了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和悬沙中<0.01 mm细颗粒组分百分比与年均沙尘暴日数tss和年均降水量Pm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tss和Pm的变化对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0.4%和29.6%,对于悬沙中<0.01mm细颗粒组分百分比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91.1%和8.9%,对于D50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93.1%和6.9%.提出以年均降水量Pm与年均沙尘暴日数tss之比作为风水两相作用指标.资料分析表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r>0.05mm)随风水两相作用指标(Pm/tss)的增大而减小,悬沙中<0.01 mm的细颗粒组分百分比(r<0.01mm)随风水两相作用指标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的河流之间,随着风水两相作用指标的变化,粗细颗粒之间表现出不同的搭配关系, 这种搭配关系的变化对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导致悬移质含沙量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92.
MSPD-PTV/GC/MS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C/MS(负化学电离,NCI)建立一个高灵敏度、快速测定氯霉素的新方法.在GC/MS上用NCI和选择离子模式进行测定,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采用程序升温汽化大体积进样,进样量为100 μL,是常规进样量的100倍,使得方法的检出限降低了2个数量级,达到了5 pg/g.采用基质固相分散替代固相萃取,大大简化了样品前处理步骤,提高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加标浓度为0.01~10.0 ng/g时,回收率在95.88%~107.69%之间,变异系数小于5.92%.  相似文献   
93.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全丙基-β-CD气相色谱柱,得到了和对应静态柱相当的柱效,并和静态法色谱柱做了对Grob试剂和某些苯系位置异构体分离性能方面的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制备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有相似的分离性能.初步探索了用溶胶凝胶法涂渍非端羟基固定相气相色谱毛细管柱的机理,说明了溶胶凝胶前体所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对固定相有裹挟作用,这种裹挟作用是固定相涂渍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4.
修饰聚合物液-固亲和体系萃取测定试样中的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亚胺基二乙酸(IDA)修饰聚乙二醇(PEG)8000与吐温80,构建了修饰聚合物-盐-水液-固亲和萃取体系,用于萃取发样、中草药、水样中的铜.在吐温80体积分数5%,(NH4)2SO4浓度1.66 mol/L,PEG-(IDA)2质量浓度0.1%,pH 3.30的萃取条件下 ,Cu(Ⅱ)的萃取率>96.46% .连续变换法测定Cu(Ⅱ)和PEG-(IDA)2的摩尔比是2∶1,由螯合物离解度计算配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lgK= 5.53.该体系的萃取机理是:Cu(Ⅱ)与PEG-(IDA)2形成电中性的螯合物,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羟基实现氢键作用而被萃取.  相似文献   
95.
碳纤维改善水泥石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油田中后期开发面临的固井质量问题,即水泥环脆性破裂问题,对水泥石韧性测定方法进行了讨论,采用水泥试件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试验以及薄片分析对碳纤维改善水泥石的韧性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碳纤维改善水泥石韧性的机理。结果表明,纤维的加入可以使水泥石的抗折强度提高30%以上;随纤维掺量的增加,水泥石的弹性模量减小,泊松比增加;纤维在水泥石中的分布有效地阻止了裂纹的发展,增强了水泥石的韧性抗断裂能力。对于水泥石的抗折强度存在着最佳纤维长度和纤维掺量,本试验条件下,纤维的最佳长度为700~l400μm,最佳掺量为0.12%~0.19%。  相似文献   
96.
为揭示充液弹性圆柱壳受高频激励,壳内自由液面出现低频大幅旋转重力波的产生机理,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在考虑弹性壳与流体的非线性耦合条件下,建立了壳液耦合系统的非线性振动方程组.运用Runge-Kutta法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该系统振动的时间历程及频谱特性曲线,进一步分析了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结果发现,当激励力幅值足够大,且激励力频率在壳体固有频率与液体固有频率之和的附近窄频带内时,壳内自由液面会出现大幅低频旋转重力波.由此可知,低频大幅旋转重力波的产生机理是由壳体两个同频率模态同时在壳液耦合系统非线性因素的作用下而引起的组合共振.  相似文献   
97.
静力压桩过程是一种稳态贯入过程,常规的有限元方法较难模拟。基于更新的拉格朗日列式法分析压桩时产生的大变形,引入桩-土界面间的接触作用,桩周土体采用Mohr-Coulomb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分析,与传统有限元方法相比,更好地实现了静力压桩过程的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压桩结束后桩周土体超静孔压消散的固结过程。  相似文献   
98.
对Cu-0.1Ag-0.18Zr合金时效后的电导率、显微硬度以及电滑动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940℃固溶1h后,在560℃时效可获得较高的电导率,在480℃时效可获得较高的显微硬度。时效前冷变形能大大加快第二相的析出过程,使合金综合性能显著提高。该合金经940℃固溶再经60%变形后,在480℃时效1h,其电导率和显微硬度分别可达85.6%IACS和HV131.2,而固溶后直接时效为81.3%IACS和HV116.1。在载流条件下,合金的磨损量随加载电流的增加而增大;磨损机制是以电蚀为主的电蚀、犁削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99.
高强高导Cu-Cr-Zr系合金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合金成分设计、析出相结构和制备技术三方面综述了高强高导Cu-Cr-Zr系合金的研究现状.在分析多种元素对合金强度影响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稀土元素的作用,适量稀土的加入能同时提高合金的硬度和电导率.Cu-Cr-Zr系合金的析出相主要是Cr和CuxZr(x=3,4,5)相,且合金在470 ℃时效4h形成有序的原子排列,其化合物类型为CrCu2(Zr,Mg).固溶形变时效强化技术和快速凝固技术与常规固溶时效处理相比都能大大提高合金的综合性能.该类合金今后应向多元微合金化方向发展,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Zr、稀土等易烧损元素的熔炼较难控制.  相似文献   
100.
在对人、水碰撞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方面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流体力学理论和力学原理,重点对“水花”形成的机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把运动员两手臂上举,两手合掌成尖锐状的入水动作简化为“楔形体”、把两手臂上举,顶肩翻掌以手掌平面撞入水面的动作简化为“方形体”,把具有翻转速度平掌撞水的动作简化为“翻转方形体”,分别探讨和总结出不同形状固体、在不同条件下撞击水面时“水花”形成的规律,根据这个规律,对“压水花”技术进行生物力学研究,提出了撞、揉结合的“压水花”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