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81.
1997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与四川众恒实业公司攀枝花分公司共同在攀枝花市仁和区中坝建立了569亩的规模性澳洲坚果试验示范基地。基地引进了11个澳洲坚果品种,定植了14000余株苗木。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在四川建立首个正规的澳洲坚果试验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482.
四川农田维管植物杂草分布区类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农田常见杂草原色图谱>记载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农田常见杂草中维管植物科和属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四川农田杂草有维管植物81科332属651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外来入侵杂草48种.科的分布区类型分属5个类型4个变型,属的分布区类型隶属于15个类型11个变型,均以热带亚热带分布为主,温带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体现了本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为杂草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带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表现出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世界分布的科属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科属构成了四川农田杂草的主体;热带亚热带起源的植物较易入侵四川.  相似文献   
483.
居住区环境绿化质量的评价方案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影响下,小区外环境建设引起了普遍的关注.绿化系统是小区外环境的重要部分之一。本文以四川省首例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成都市“河滨印象”为研究对象,以模糊数学为评价模型,构建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绿化系统环境评价体系,并对“河滨印象”进行相关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小区绿化系统发挥了较好的环境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84.
基于RS和GIS的四川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资源利用与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本研究中利用RS和GIS技术及相关理论,建立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四川省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库,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将四川生态环境分为5级.分级结果表明:四川省生态环境东部明显好于西部,盆地好于山区,三州地区生态环境压力最大.这与四川各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因素、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的结果也相吻合,说明评价模型是科学客观的.  相似文献   
485.
《宜宾科技》2005,(2):14-18
日前,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裁定:对宜宾市陈万林诉五粮液集团公司侵犯著作权案作出终审判决,依法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维持一审法院“该照片著作权归宜宾市人民政府所有,五粮液集团没有侵犯陈万林的著作权”的判决。二审案件受理费2178元由陈万林负担。  相似文献   
486.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四川省1993—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的人均生态足迹成增长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成下降趋势,人均生态足迹已经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并持续扩大,四川省目前的发展处于一种强不可持续状态.最后根据定量测评结果分析了造成生态赤字的原因并提出了降低生态赤字,实现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87.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4):F0002-F0002,F0003
12月1日,四川省高校学报研究会文科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我校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大明教授。  相似文献   
488.
本研究阐述了分析区域创新现状与模式,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基于对四川省获科技进步奖项目的分析,运用文本挖掘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四川省的区域开放协同创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开放协同创新中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医院5大主体间的多边合作逐步加强,其中企业始终保持主导地位,高校企业、产学研、研究机构企业合作项目较多且趋势良好;区域开放协同创新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经济区,城市开放协同创新格局呈“核心-边缘”分布特征;四川形成了全省、各经济区“大小”日益复杂的开放协同创新网络,其中成都长期保持网络中心地位,次级网络中心则在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和川东北经济区动态变化。最后提出统筹规划布局多个区域创新中心、优化区域开放协同创新网络、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系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建议。  相似文献   
489.
四川作物育种科技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经历了初期、中期和发展时期,特别是80-90年代发展时期的进步大,成绩显著。育成了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粮、棉、油新品种(组合)300个以上,创造和发明了杂交水稻的冈型、D型、K型不育系;水稻的无融合生殖“SAR”系;杂交玉米的山区育种模式及“三高”自交系和T型、C型、类型及G型雄不育系;小麦系统应用冬春麦杂交模式及T型雄不育“三系”配套;棉花的“洞A”雄不育系及“两用系法”制种;棉花高抗枯萎病源;油菜雄性不育“三系”配套等。选育了一批高产、优质、抗性好的作物新品种(组合),实现了全省粮、棉、油品种(组合)的四次更新换代,储备了一批超高产的、优质的、高抗病(虫)的后备材料,为21世纪的超高产育种奠定了好的基础。本文总结了20世纪四川作物育种科技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