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针对四川盆地各矿区雷口坡组地层划分方案不统一,且受早印支运动的影响,雷口坡组顶部岩溶带地层垮塌破坏,造成地层内幕划分及岩相古地理恢复困难的难题,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重新厘定了盆地内雷口坡组的地层划分方案,以四级层序为作图单元进行层序岩相古地理重建。高精度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雷口坡期四川盆地处于局限–蒸发海环境,在川西北一带靠近松潘—甘孜海槽一带发育有台地边缘,台地内部颗粒滩和台地边缘颗粒滩构成了雷口坡组的勘探主体。岩相古地理的演化表明,雷口坡组沉积时期盆地底形发生了东倾向西倾"跷跷板"式的转换,在层序I早期仍保持了早三叠世西高东低的地形格局,至层序III沉积期东倾趋势消失,层序IV~V沉积时期盆地内隆凹格局略具雏形。伴随着构造挤压运动的加剧,从层序VI开始盆地底形隆凹格局分异加剧,形成巨厚膏盐盆,膏盐盆沉积中心在层序VI~X沉积时期具有明显西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72.
北川羌族自治县隶属四川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汶川县东北方向,与其直接距离只有38公里。据史籍记载,北川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诞生地,故北川被称为“神禹故里”。  相似文献   
73.
利用沉积、构造研究分析四川盆地中北部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的油气地质特征,探讨其勘探前景。通过华蓥山地区野外露头剖面结合钻井岩心、测井与地震资料分析大安寨段沉积相纵向和平面展布特征,利用分层数据恢复古构造的方法。结果表明大安寨段主要是深湖-半深湖相沉积,其中主要的储层段半深湖介壳滩相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部及东北部地区。大安寨段属于典型的自生自储油藏,其下段黑色页岩为源,页岩平均厚达45m,Ro为1.29%~1.66%,w TOC平均为1.19%,埋深一般为1.2~2.5km。川中东北部大安寨段油气油藏具有近源充注、持续供给、连续成藏、裂缝性孔隙储层、岩性-构造圈闭控藏的特征,因此不仅具有较好的常规油藏的勘探前景,页岩油勘探也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74.
根据26口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的薄片分析,再结合研究区石炭系沉积古地貌特征及其他地质资料,提出四川盆地川东石炭系应属于海湾陆棚环境沉积。通过对储层的电子探针、同位素等特征研究,建立了石炭系的成岩演化模式。大量资料和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系储层应为古岩溶白云岩储层,并提出了这类储层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75.
首次运用接触应变理论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褶皱构造接触应变现象,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提出四川盆地及邻区岩石圈结构模式和岩石圈楔入构造的概念。  相似文献   
76.
报道了在川滇接合处的四川省珙县石碑乡首次发现的石碑珙县龙,并对其产出的层位———自流井组的岩石学、沉积学、古地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以及地质年代学等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为四川盆地和滇中盆地早侏罗世地层的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7.
文章以川南地区南荔桐构造为例,阐述了阳新统储层的储集特征和构造特征,总结了该地区的裂缝及油气的分布规律,提出了一套以油气分布规律、地震异常、断层重复带、趋势和差值趋势面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等多方法综合分析预测含气裂缝发育带的方法,首次提出采用拟测井资料的低速异常结合蒙特卡洛模拟方法预测天然气储量,并用动态分析法进行投资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78.
The genesis of H2S in the Weiyuan Gas Field, Sichuan Basin and its evidence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gas pool in Weiyuan is the oldest large-scale sulfur-bearing gas field in China, which has a H2S content ranging from 0.8% to 1.4%. The Cambrian Xixiangchi Formation gas pool discovered recently above the Dengying Formation contains gas geochemical behaviors similar to those of Dengying Formation but different in sulfur isotopes of H2S.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ough these two Sinian and Cambrian gas pools are separate ones, they share the same Cambrian source rock. The higher dry coefficient, heavier carbon isotopes, sulfur isotopes of sulfide, lower filling of gas pools, formation water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properties and H2S distribution, indicate that H2S in both the Sinian and Cambrian gas pools originates from TSR. The sulfur isotopes of sulfates have shown that H2S was formed in respective pools, namely hydrocarbons charged into the pools reacted with the Dengying Formation and the Xixiangchi Formation gypsum (TSR), respectively, to form H2S. Compared with sulfur isotopes of sulfates in each pool, δ^34S values of H2S are 8‰ lighter for the Dengying Formation pool and 12‰ lighter for the Xixiangchi Formation pool, respectively,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s of TSR occurrence. The reservoir temperature of the Xixiangchi Formation pool is about 40℃ lower than that of the Dengying Formation pool. Temperature plays a controlling role in both the sulfur isotopic fractionation and amounts of H2S generation during TSR.  相似文献   
79.
探讨川中地区早寒武世沧浪铺早期古海洋环境特征。对川中地区沧浪铺组钻井资料、镜下薄片以及65个碳酸盐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剔除无效数据后,结果表明,沧浪铺早期δ13CV-PBD值为-3.4‰~-0.4‰,平均值为-1.4‰;δ18OV-PBD值为-10.0‰~-5.9‰,平均值为-8.2‰。纵向上,碳同位素值整体呈负漂移,具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底部及中上部变化幅度较小,顶部波动范围大。古海洋环境分析结果显示川中地区沧浪铺组下段古海水平均盐度为33.6‰,古海水盐度在沧浪铺早期较低,晚期较高,与海平面波动明显有关,盐度指数和盐度低值可能由陆相淡水混入导致。古海水温度为11.6~29.6℃,平均为21.3℃。沧浪铺组下段沉积早期温度相对较高,晚期温度波动频繁,且有明显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0.
探讨川西拗陷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输导体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贡献.综合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地震解释、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雷口坡组输导体类型、特征及组合方式进行剖析,提出了4种典型输导体和4种典型输导体组合模式,并讨论了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意义.4种典型输导体是:断层及其破碎带输导体、优质(内幕)储层输导体、风化壳输导体、褶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