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4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31.
高校管理体制和制度规范了校园里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以往受计划经济影响的高校管理体制和制度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办学方针和教育哲学观,在管理上的整齐划一使学生容易产生思维的模式化,形成个性的缺乏和对权利的趋向等人格缺陷,这些影响是隐性的,又是深刻的,长远的。分析和揭示这些不利因素,对高校管理体制和制度的改革,人才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2.
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自然哲学概念,在古代科学认识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反映了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点。该文根据大量文献史料,系统分析考察了气的一系列基本属性,由此展示了中国古代自然观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3.
一八八八年,恩格斯在给女作家玛·哈克奈斯的信中,对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创作给予了精辟的论述:“不错,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相似文献   
34.
雷立柏谈张衡与科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5.
影片《刮痧》围绕“刮痧”是中医治疗手段还是虐待儿童,展现了中西方在价值观、哲学观、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文章通过对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情感与法律、教育方式等几方面的分析,以期发现中西方文化冲突的根源。  相似文献   
36.
常华 《科技智囊》2010,(12):74-75
<正>人与社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众多的人组成社会,社会又将人划分为不同层次。关于划分的标准,有中外之分、古今之别;又有从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视角出发,区分出不同的"社会人"。本文探究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人等序列,则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哲学观的角度切入,探究中国古人追寻的人生境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37.
关于数学文化的学术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延明 《自然杂志》2001,23(1):51-58
199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里约热内卢郑重宣布"2000年是世界数学年",并明确指出"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是理解世界及其发展的一把主要钥匙".为什么里约热内卢宣言给予数学如此厚爱,因为数学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最重要的思维学科之一,对提高全人类素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思考,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数学文化的学科观、数学文化的哲学观、数学文化的社会观、数学文化的美学观和数学文化的创新观.  相似文献   
38.
上个世纪以物理学为主导的自然科学在探索世界过程中,将人类理解的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境界。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科学发展的另一线索,即“意向性科学”的路线。在新的世纪中,科学技术的背景将逐渐转移到“意向性科学”。物理学在20世纪是科学的典范,波普尔、卡尔纳普、库恩、查尔默斯等均以物理学为样本建立起自己的科学哲学理论。意向性科学的核心概念或中心话题是“信息”。科学观的变革必然导致哲学观的转变,而信息哲学有可能成为21世纪科技哲学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39.
论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创新日益民为提高国家竞争力、培育和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正确认识技术创新过程、模式是技术创新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本文首先阐述了技术创新及其模式。然后从哲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即从实践观、系统观和动态观、可持续发展观等视角剖析它们,以进一步揭示技术创新的内在规律性,为我国技术创新的实际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0.
邵雍的哲学思想是典型的儒道互补的架构。其世界观和认识论具有道家哲学形式,其人性论和伦理学却以儒家观点为内核。邵雍极端重视艺术的社会道德功效,这秉承了儒家美学传统。但他又醉心于“吟咏性情而不累于性情。”这又带有深深的道家美学思想的烙印。他的美学思想既有重道崇实的一面,又有怡情悦性的一面。他深邃而复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